(资料图片)

中国网文明中华讯 近日,在浙江省遂昌育才中学七年级各班教室的书架上整齐陈列着许多制作精美的手工艺品。有来自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石斧)、新石器时代的“中华第一龙”、遂昌本地好川遗址出土的“陶豆”、三星堆时期的“青铜大面具”等。这是遂昌育才中学拓展课程教育助力“双减”走深走实的缩影。

文物,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研究文物就是在触摸历史,它们穿过时光、越过山海,带我们回溯最真实的过去。

遂昌育才中学七年级文综组制作“感受历史温度”项目之“邂逅文物·一眼千年”特色作业。通过“查阅资料—史料实证—制作仿真文物—展示作品”四个环节,学生在动心、动手、动情中思接千载,感受古今的同频共振。

据了解,遂昌育才中学为适应“双减”政策落实,老师们不断思考、学习、实践,拓展博物馆文化课程,攻克了课程选择、学习过程指导、组织引领课堂、班级博物馆建设等难题,满怀激情地进行课程的探索、实践与创新。

据介绍,为了提升课程质量,遂昌育才中学定期邀请知名院校教授、博物馆优秀讲解员为老师、学生及家长举行了多场专题讲座和报告,同时组织老师们分批次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和实践体验活动,不但提升了老师的人文素养,更带领老师走出了最初的迷茫,内心逐渐清晰,脚步更加坚定,对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就是在这样的学习、实践中,老师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感受博物馆课程的魅力。在师资短缺情况下,又另辟蹊径,邀请博物馆的资深讲解员走进课堂,为孩子们上课。

遂昌育才中学博物馆课程自实施以来,以丰富新颖的内容、科学生动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更加智慧地学习、生活,拥有开阔的视野和胸怀、活跃的思维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白燕宁 叶艳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