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图据河南卫视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描述的刘兰芝的居室,装饰十分精致不说,还香气扑鼻,颇有韵味。可见早在汉代,古籍中就有关于“香囊”一词的记载。
一提起香囊,你会想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装有香料的熏囊,还是《红楼梦》里林妹妹为贾宝玉做的“谁也不许拿”的女红?在9月16日晚播出的《闪耀吧!中华文明》节目中,发起人陈坤和追光伙伴许丹睿开启了唐长安城的文明探索之旅,看到了何家村窖藏出土的数百件文物,其中有一件国宝级文物——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陕历博馆长侯宁彬介绍,这个杨贵妃同款香囊,不管外部如何翻转,香料都不会倾洒,简直就是唐代的“黑科技”。
【资料图】
古人用香由来已久
古人使用香料的习惯由来已久,屈原在《离骚》中就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使用的香料是辟芷、秋兰。
先秦时期,青年面见父母要佩戴香囊,以表示尊敬。后来,无论是向心仪的人表达爱意,还是离别的时候表现不舍,古人都喜欢赠送香囊作为信物。此外,端午时节佩戴香囊,还有防暑、驱蚊虫的作用。
文学作品里常有关于香囊的诗词典故,最著名的一个桥段发生在《红楼梦》,林黛玉剪香囊。话说贾宝玉在大观园里头展示了文采,得到了贾政的赞许,被小厮们趁机“拦腰抱住”求打赏。众人获得每人一吊钱的许诺仍不满足,把宝玉身上的荷包、扇囊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这一下子捅了马蜂窝,让林妹妹误以为自己送给宝玉的香囊也被转送他人,回房之后赌气去剪正在缝制的另一个香囊。其实,林妹妹口中“谁也不许拿”的香囊,被宝玉藏在贴身衣兜,并未送人。一个小小的香囊,是少年情窦初开的见证。
回望古人使用香囊的历史,不得不提唐代,何家村遗址出土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带人穿越回大气磅礴的长安城。当时,熏香文化盛行,不仅香炉种类繁多,有塔形、豆形、狮形及圈足、多足等众多样式,还有香囊、熏笼等熏香器具供不同场合使用。熏香不仅有祛秽除害、净化环境的实际用途,还是大朝会、敬神礼佛、祈祷发愿时的必备仪式,礼仪的庄重感、达官贵族的精神追求及生活意趣,都在小小的香囊中融为一体。
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杨贵妃佩香囊玉殒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出土之后,最初被称作“熏球”。1987 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两件相同的器物,同时出土的物帐碑中记有“香囊两枚”,人们这才顿悟,原来唐人将这种球状的精致小物件也称为香囊。此外,在成都博物馆的展厅里,还有一件唐代镂空金香囊,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同样是唐代香囊中的匠心之作。
由于香囊精巧玲珑,便于携带,除了放在被褥中熏香外,贵族妇女还喜欢将其佩戴在身上,无论狩猎、出行、游玩,均随身携带。所过之处香气袭人。除此之外,在唐代,佩戴香囊绝非贵族女性的专利,男性尤其是贵族也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在敦煌莫高窟盛唐时期的壁画中,常有仕女、供养人腰间系着香囊的精彩描摹。
陕历博馆长侯宁彬介绍,这种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杨贵妃也拥有一件同款。《旧唐书 杨贵妃传》记载,安史之乱,玄宗皇帝逃离长安,途经马嵬坡,赐死杨贵妃,并葬于此地。叛乱平定后,玄宗返回长安,念及旧情,秘令改葬。当挖开坟冢时发现,贵妃“肌肤已坏,唯香囊犹在”。
陕历博馆长侯宁彬为陈坤、许丹睿讲述长安城
颇有诗才的张祜感叹此物,提笔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传诵至今:“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专家们由此推测,香囊或许是当时后妃贵妇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之物,杨贵妃使用的香囊应该也是这样。
外部翻转香料不洒
1970年10月,何家村窖藏现世,两个陶瓮、一个银罐里装着千余件异宝奇珍,让人们窥见盛唐长安当时的风俗文化,不论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还是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无一不珍贵,无一不精巧。何家村遗宝背后隐藏的未解之谜,在《闪耀吧!中华文明》节目中续写着传奇。
侯宁彬透露,这件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最奇妙的地方在于,无论香囊挂在人的身上还是马车上,无论如何旋转,里面的香盂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出现香灰倾覆现象。
这源于唐代的“黑科技”,工匠竟然使用了“陀螺仪”的原理。这件香囊的设计十分巧妙,在它的下半球体内有两层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外球壁相连,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及金质香盂相连。人们佩戴香囊的时候,由于香盂本身的重力作用和两个同心机环的机械平衡,无论怎样转动,内部的香盂始终保持平衡,香盂内燃烧香料的火星、香灰不会溢出,令人拍案叫绝。
据悉,由河南卫视和优酷联合推出、封面新闻媒体战略合作的文化探索纪实节目《闪耀吧!中华文明》持续引发关注。文明追光者陈坤携手许丹睿深入三星堆、秦始皇帝陵、唐长安城、南海一号、殷墟、敦煌六地考古现场和文博秘境,带领观众解密六大历史谜团。每周五晚7:30锁定河南卫视、优酷、大象新闻,与陈坤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闪耀时刻。
何家村出土的两瓮一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