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刘可欣
走进虚拟世界,成都考古发现的五代伎乐陶俑、三国崖墓、西汉城址……栩栩如生地、立体化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这不是未来科技,而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利用当下先进的三维扫描技术打造的文物三维数据库。
▲ 陶楼细节展示
12月2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处获悉,该项目以亚毫米精度准确捕获考古发掘现场单项遗迹以及文物表面凹凸及纹理信息,将收集的信息通过后期处理,最终以1:1精确还原的三维模型形成考古发掘现场单项遗迹及出土文物数字资产库,截至目前已生成10余个发掘现场单项遗迹的数据模型,200余件精美的出土文物完成数据建模。
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国家文化、延续民族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细节非常精美的文物陶楼,在展厅里只能从正面范围观看,而看不见陶楼结构细节,但是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不仅能够让观众360度欣赏,还能通过动画的方式展现内部结构细节,甚至可以模拟出陶楼制作过程,直观地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信息。
“0.01毫米的数据采集精度让文物数字资产成果精度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为后期的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价值的挖掘和传播提供了精确、有力的数据支撑。”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马春燕介绍,“对考古工作者来说,进一步加强考古数字资产对考古发掘工作的实用性,能够为考古发掘现场提供更丰富的数据支撑;对公众传播来说,丰富考古数字资产展示的手段,将助力文物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传播。”
下一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将结合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云计算及5G通信等最新前沿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丰富成都考古数字资产库,并且针对目前模型数据量大,不易观察利用等难点、痛点问题,创新文物展示利用手段。
“文物信息化的价值从来不仅仅是“看见”,而是文物信息永久保存后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宝贵文化价值并将其传承,为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提供坚强支撑,对未来人们了解中华文明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马春燕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积极探索前沿信息技术,通过拍摄考古发掘工地实景宣传片、进行考古发掘工地单项遗迹及考古发掘工地出土文物三维扫描工作,多维度助力文物保护以及文物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