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这是一个清风微拂的夏日,在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一只小猪妖正在枝叶茂密的绿树下熟睡。好梦正酣的他,突然被乌鸦怪唤醒,于是他拿上红缨枪,将随身携带的小葫芦遗忘在原地,急匆匆地跑去参加捉拿唐僧师徒四人的谈论……
说到最近频上热搜的影视作品,那《中国奇谭》自然要排到前列。作为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联合出品的原创网络动画短片合集,该系列动画的更新还未过半,已经在网络中掀起了讨论的热浪。不仅在B站上播放量突破两千万,评分更是高达9.9分。其中,首集《小妖怪的夏天》还在网络中引发了“二次创作”的高潮,不少网友自发创作插画、手绘等形式,表达了从这部作品中收获的感动。
【资料图】
“我其实也没想到会这么火爆,我这几天也一直在看评论,很多网友的回复都非常真诚且让人印象深刻。”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於水说到了创作背后的历程,更谈到了为何无数观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野猪妖身上感觉“看到了自身”。
《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用小猪妖的故事解读《西游记》
“小人物的故事唤起无数观众的共鸣”
说到中国历史上经久不衰的志怪故事,你首先想起的会是哪个人物形象?相信在不少人的脑海中,《西游记》是挥之不去的经典名著。但作为取材于《西游记》的《小妖怪的夏天》,却讲述了一个不同于常人印象的故事,它将主人公放在了一只小猪妖的身上,通过这个小妖怪的视角,描绘了他如何为想吃唐僧肉的大王卖命工作的故事。
一个身处底层的小妖怪,要在山中妖怪大王的指挥下,去捉住唐僧师徒四人,到底会上演怎样啼笑皆非的故事?在画面中,这只小猪妖做出了带羽毛、命中率更高的箭,却被“熊教头”要求重做;为煮唐僧肉打扫锅台时,“熊教头”把小猪妖背上的鬃毛当作刷子使用,毛都刷秃了却被告知唐僧肉要烤着吃……在小猪妖效力于妖怪大王的种种事迹中,不少网友看了直呼“简直是在演我打工”。
对于“小妖怪”这个故事的由来,於水说到,其实《中国奇谭》整个系列的创作背景,其实就是围绕传统的奇谭和志怪故事展开。“我想了想,当我们一旦提到志怪这个关键词,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西游记》这种经典的大型的神话故事。但除了那些大人物之外,他们手下的小人物,肯定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我想是不是可以从这点切入,于是有了《小妖怪的夏天》。”
在传统故事中,它只是一个面容模糊的小妖怪,但是在这部作品中,它的人生成为了呈现的重点。于是,观众看到它一会儿要做一千支弓箭,用来攻击唐僧师徒四人;一会要去刷锅,用来烹饪唐僧肉;一会儿要去砍一千斤柴,在“熊教头”的指挥下东奔西走……于是,网友们看得十分“共情”,表示小猪妖就像是职场上的“打工人”。
《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可在於水看来,自己一开始并没有想写一个从“打工人”视角展开的故事,可在早期看片的时候,不少观众都产生了这样的共鸣。“我那会才意识到,大家会这么解读这个故事。因为我最开始还是从人物故事出发,去思考一个身处大王洞最底层的小妖怪会遇到什么问题。也许是我的创作理念比较接地气,所以小猪妖在这个环境中,就会遇到我们人类常遇到的问题。反过来讲,小猪妖确实是‘职场人’的一种反射。”
於水也说到,一直以来自己的作品,讲的似乎都是“小人物”的故事,或者是“更接地气”的故事。“我觉得‘接地气’可能更准确一点。我希望我的创作,跟现实生活是有关联的,希望我的故事让别人看到之后,让人感觉是更能唤起共鸣的。同时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不管地位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大家都是小人物。”
就像《小妖怪的夏天》的英文名,定为了《Nobody》,表达的内核其实就是“小人物”,亦或是“普通人”。“当然不排除将来有些角色可能会成为所谓的英雄,或者是某种大人物。”
《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反转结尾引发网友热议
“用温暖的结局抵达更广阔的观众”
当生存在妖怪大王手下的小猪妖,无意中听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故事,他的心中泛起了涟漪。于是,在看到唐僧一行人即将踏入陷阱时,他大声疾呼让他们停下,却被孙悟空用挥舞的金箍棒击中……就当观众以为故事会停留在这一刻时,画面一转,大圣孙悟空的声音传来:“除了那只小猪妖,俺倒是放了他一条生路。”在动画的尾声,孙悟空朝小猪妖伸出了手,并给了他三根“保命毫毛”。至此,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温暖而治愈的结尾。
在网络中,自《小妖怪的夏天》播出以来,对结尾的争议从未停止过。有网友认为,结尾应该停留在小猪妖被孙悟空击中的那一刻,更具“小人物”的现实性和悲凉感;也有网友对这个结尾爱不释手,从中感受到了温柔又细腻的鼓励;也有网友说到,故事里的结尾更符合人们对孙悟空的认知,因为其向来是国人心中的“英雄式”的人物……
“我看评论,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个结局,但是有大部分人会喜欢这个结局。”对于网络中关于结尾的众说纷纭,於水也看到了不少。“很多都感到温暖和治愈。而且在剧作上,其实这个转折,是让大家意想不到的。如果说前面那一棒子打下来,有人能够预料到的,那么小猪妖再起来,我从评论里边看到是没人预料到的。所以从这种叙事的转折度来看,它也是必须的。然后从情感的治愈角度,我觉得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小朋友。”
於水也说到,其实最早的版本是一个更为开放的结局。故事停留在小猪妖被金箍棒挥中的刹那。“打下来之后,它是打晕过去了还是怎样,也没有明确地交代。”但在半成品出来之后,於水在与总导演陈寥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站的沟通中,发现了这种结局的“残忍”。同时,在早期看片的时候,小朋友“为什么小猪妖要死”的疑惑,也让於水意识到作品想要囊括更多受众的话,需要有所改变。
《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一个更温暖的结局,这也是创作中很常见的一种过程。确实最终定的结局,它抵达观众的范围会更广一些,尤其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於水说,至少这个作品中,他还是希望全年龄阶段的大人小孩都喜欢看。“我们的这个结尾,它的叙事逻辑,也不牵强,表现手法也还比较统一,至少孙悟空也没露面。所以这个结局,我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
从现在看来,於水的创作并不是这个故事的最终结尾,喜爱这部作品的观众,为小猪妖的结局添上了更为温情的续篇。在不少网友的“二次创作”中,小猪妖用孙悟空的“毫毛”换回了小伙伴乌鸦怪的性命,一同坐在绿树的枝干上看着蔚蓝的天空;或是小猪妖走出了浪浪山,去往了更广阔的天地……
“我觉得这些讨论和解读都挺好的。文艺作品嘛,和数学之类的理科是不一样的,它没有固定的一个答案。所谓千人千面,也是文艺作品的属性。我挺欣慰,看到有很多人从故事中解读出了不同的内容。说白了,我们社会中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对世界的思考,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不必强求,大家也都应该宽容,互相理解。”於水说,其实,他也从网友二次创作的作品中,收获了满满的治愈。
《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根植传统文化的“中国风”
“更深层次是民族性格的诠释”
自开播伊始,《中国奇谭》在网络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论,其中不乏“国创崛起”等长期受到关注的议题。但在众多话题之中,自然逃不掉对“东方美学”的创作呈现的探讨。作为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的《中国奇谭》,这一动画自诞生之初,就离不开东方文化的影响。
于是,在《小妖怪的夏天》中,出现的水墨画风构成的风景,每一帧单独截出来都是一幅漂亮的山水画;线条干练的角色形象,一笔一划将人物的情绪勾勒得清楚异常;还有贯穿其中的让人感到温暖的美术风格,清新又明媚……
於水也回忆到,在创作这个作品近两年的时间中,他也一直在苦恼如何在传统水墨画的美术风格表达中,引起当代人的感触。他分析,传统的国画风格比较写意,对于光影的运用没有太考究。“但完全不讲究光影的话,对于我们这个片子来说,可能稍稍在代入感上会有点欠缺。”
於水举例,经典的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传统的国画风。但《小妖怪的夏天》颇强的叙事性,也要求在画风上需要某种代入感。“代入感,就需要有某种写实的东西在里边。 比如说光影和一些透视的表现手法。最后跟我们美术总监研究出这种绘制方法,我觉得也算是传统和当代一种结合。”
当下,随着创作的多元化,中国风也衍生出了不同的解读。在中华浩瀚无垠的文明历史中,传统文化精华也是灿若星河,不胜枚举的。采访中,说起对中国风的理解和呈现,於水也以《小妖怪的夏天》为例,说到了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说,把这个所谓的中国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比较浅显的,比如说符号层面,像我用到了灯笼、熊猫、爆竹、对联,这是特别符号化的中国物品。但我觉得还不够,第二个层面就是中国的美学,比如片中留白,有两个镜头甚至就是连背景都没有,就是纯白的背景。包括在剧情的处理上,在某些地方也是留白的,比如说唐僧师徒四人作为大人物,也不出现他们的面容。”
但在於水看来,更为重要和深层次的,则是第三个层面——民族性格,这是最深的一个层次。“我们看这个小猪妖的故事,为什么感觉和国人特别紧密地贴合,外国人就不一定能达到完全共鸣的程度,这可能就是民族性格的原因。我觉得中国的民族性格就是这样,‘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我觉得中华民族的性格是良善和隐忍的。我希望在我的片子里边,也能体现这些点。”
《小妖怪的夏天》海报
如今,在网络中搜索《小妖怪的夏天》,就能看到铺天盖地的评论、赞赏,甚至饱含着泪水的感动。虽没预想到会如此成功,但於水也切实感受到了这部作品带给观众的震动和温暖。在如潮水般涌来的留言中,於水始终记得有一个评论,看起来稀疏平常,但不知道为何触动了他。
“TA写到:‘看到这个动画片,突然感觉像回到了童年,然后一个无聊的下午突然变得明媚起来’。我特别喜欢这段文字,让我也联想到我的童年,可能在某天无聊的午后,突然看到了一个我喜欢的东西,感觉心情好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