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精神,是理解和友谊,是团结与公平竞争。冬奥,其无限魅力不仅因为其能令竞技水平更高更强,更在于其承载的体育精神,引领着一帮山里娃走上冰面,走进北京城内,同实力悬殊的冰球队一决高下;也不仅是带孩子们见到了更好的冰场,让他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是赋予这帮山里娃,以及更多的山里娃、更多的上冰上雪的人们一种永不言弃、敢于拼搏的精神。
席瑞媛 摄
深山小村成立冰球队
数九寒天,大山深处的北京市延庆区珍珠泉乡珍珠泉村冰封大地。村南蜿蜒的菜食河冰面上,一队孩子挥动冰球杆,快如飞鸟。
这支全由山村孩子组成的冰球队起名“山里娃冰球队”。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14位小队员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北京城区,和城里孩子同场竞技。“我要打冰球、拿奥运冠军,一直打下去!”拿下“最佳运动员”荣誉的李悦,说出了小队员们的心声。
珍珠泉村距离城区约100公里,是藏在大山坳里的一个小村庄。村里的珍珠泉中心小学仅有38名学生,全部来自周边17个村庄。小村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山青水绿,天然泉眼汩汩吐着珍珠般的泡泡,村子由此闻名遐迩。每到冬天,冰封后的菜食河就是一块天然大冰场,自然也成了珍珠泉中心小学冰球队的训练场。
1月19日下午,冰球队员们穿戴好头盔、护颈、护胸、冰鞋等,全副武装分两队开始角逐。“哒哒”的冰球撞击声、“唰唰”的滑行声交织着,队员们弯腰曲背在冰面上飞驰,赛事激烈处,“打打”“前面”“耶”等加油声、喝彩声响彻河面。
“3号往前攻!”赛场边,冰球教练赵纪生目光如炬。“5年前他们连冰都不敢上,现在都能打比赛了,这帮娃儿不错。”今年69岁的赵纪生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运动学院的一名退休教师,在校时曾教授田径、轮滑等,5年来对冰球队倾注了不少心血。
自制浇水机训练不辍
“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冬奥会举办地的孩子得带头。”冬奥会筹办之初,时任校长刘殿兴就思量着要组建一支冰球队,让山里娃也能冰上驰骋。2017年冬天,一个偶然的缘分,赵纪生被聘请为珍珠泉中心小学滑冰教练。
专业老师有了,没有滑冰场地怎么办?一弯菜食河给了孩子们天然的上冰条件。每到12月初,老师们开湖凿冰,汩汩清泉装入大铁皮桶里,桶下装上滚轮,再连接一根长铁筒,筒上均匀打上小孔,制成如花洒一样的浇冰机,泉水自“花洒”水口落下,可补齐冰上裂缝、凹处,将天然河面变为一个较为光洁、平整的冰场。
有了老师、场地,学校整合体育课,每周每位学生都有两个小时的上冰课时。赵纪生先教孩子们最基础的滑冰,滑冰熟练了,再选拔加入冰球队。
二至六年级中滑冰技术较好的孩子被选拔出来,成为后卫、边锋、前锋、守门员,队伍中有男生也有女生。12岁的李悦是冰球队里为数不多的女生,圆脸、马尾辫、瘦小身材的她,却是赛场上最拼的一个。
“最开始打冰球,我老摔跤,一滑就摔倒,心里很难过。”李悦说着,圆圆的大眼睛里透着不服输,她一有机会就刻苦训练。在2021年的一次市级冰球联赛中,她全力打拼、奋力夺球,勇夺“最佳运动员”称号。“我现在不怕摔了,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她自信地说。
与李悦一样要强的还有11岁的陈硕。开始加入冰球队,训练时陈硕总想偷懒,赵纪生一气之下,还把他赶出了冰球队。“被赶出后,我两宿没睡着,思考自己的问题。”陈硕默默回忆。可后来,赵纪生在教室外的学生心愿板上看见一行字:“我最喜欢滑冰,我最擅长打冰球。陈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决定再给他一个机会。”随即,赵纪生让陈硕再次加入了冰球队,以前爱偷懒的习惯逐渐改变,陈硕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左边锋。
不怕输球来年再战
2021年5月,北京市中小学冰球联赛开赛,山里娃冰球队受邀参赛。那不仅是孩子们第一次参加比赛,还是很多孩子第一次来到北京城里。山里娃冰球队所在的小组共有4支球队,其余3支队伍都来自北京市区。实力相差悬殊,山里娃冰球队失利。但这并没影响到孩子们继续比拼,“这次比赛是孩子们难得的学习机会,这让孩子们知道,刻苦训练,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赵纪生说。
最后一个比赛日前,山里娃冰球队的队员们收获了意外的惊喜,他们到国家体育馆参观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时男子冰球比赛场地。“站在场馆,我感觉冰雪离我那么近。我内心更坚定要好好练球,长大了也成为一名冰球运动员,为国争光!”队员于世龙说。
冬奥会即将举办,山里娃冰球队关注着即将到来的冰球赛事。长大一岁的孩子们,也期盼着新一年赛事的到来。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
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李瑶
编辑:耿寅昕
流程编辑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