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杨迅】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之际,国际奥委会通过一系列数据表明,这是一届在赛场内外都创造历史的冬奥盛会。本届赛事创造多项纪录:数字化互动最广泛的冬奥会、转播时长最长的冬奥会以及开幕式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赛事获得数十亿次数字平台互动,在中国仅电视收视人数就超6亿。
北京冬奥会闭幕后,三个冬奥村的各国代表团成员相继离村,冬奥村也开始抓紧进行景观更换、无障碍设施调整,确保更好开展冬残奥会服务工作,实现“两个冬奥,同样精彩”。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的相应形象景观目前已开始替换为北京冬残奥会的形象景观,其中包括国际残奥委会会标,以及北京冬残奥会会徽、吉祥物雪容融、相关体育图标等。在张家口冬奥村,部分建筑已张贴上冬残奥会标志,村口还将开设假肢轮椅维修中心,为冬残奥会运动员服务。
北京冬奥村也正在为转换冬残奥村做准备,包括布置无障碍专用物资、辅助器具等。由于残疾人运动员对电梯等用电设备的依赖性较高,开赛前,电力保障团队也将在冬残奥村内增加专项隐患排查,确保村内电力设备稳定运行。
一些冬残奥会的比赛场馆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如国家游泳中心等场馆对无障碍卫生间、运动队更衣间、看台栏杆等设施进行了改造。除运动员专门通行的大坡道外,场地四周也将新增坡道,方便运动员通行。
针对冬残奥会比赛的特殊性,相关场馆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心理准备和工作方式上都要更进一步,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更细致体贴的服务。
由于冬残奥会在3月举行,华北地区整体气温预计会有所回升,“雪飞燕”等室外场馆在雪面和雪道的维护、转换工作方面需要克服相应困难。
此外,京张高铁冬奥列车也将同步转入冬残奥会运输服务,列车开行数量、运行区间、疫情防控措施等均参照相应保障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