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世锦赛即将开幕,中国女排正在进行最后的备战,虽然早在二十多天前,蔡斌指导就敲定了22人初选名单,但是最终的14人参赛阵容,至今仍没有公布。与副攻、接应等位置的主力人选没有太大的悬念相比,4号位由谁担任李盈莹的新搭档,还有很多争议的声音存在。蔡斌指导用世界女排联赛的13场比赛证明,金烨和王云蕗都无法胜任这一角色,而且世界女排联赛期间,蔡斌指导用李盈莹来打“小主攻”的战术,也没有起到预想中的效果。
今年的世界女排联赛,在朱婷和张常宁缺席的情况下,蔡斌指导的排兵布阵和临场调整,都有很多出人意料的地方,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在大部分场次的比赛中,李盈莹在场上担任的都是“小主攻”,金烨和王云蕗则轮番出现在“大主攻”的位置上。实战结果表明,这样的人员安排,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蔡斌指导的这次尝试,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金烨和王云蕗在进攻端表现低迷之际,在一传和防守环节,给球队做出的贡献也远远不够。
看到这里,可能有不少球迷会问:“大主攻”和“小主攻”怎么区分?两者在场上的职责有什么不同?在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与大主攻相邻的分别是二传和副攻,与小主攻相邻的分别是副攻和接应(如上图所示)。这就意味着,大主攻在前排只有一轮三点攻,而且还是反轮,另外两个轮次都是两点攻。而小主攻在前排时,有两轮的三点攻,只有一轮的两点攻。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李盈莹不适合打小主攻了。
缺少了朱婷和张常宁这两名主攻位置上的核心,国家队的另外几名4号位攻手,进攻能力不但与朱婷和张常宁有较大差距,与李盈莹相比也无法相提并论。世界女排联赛的13场比赛,金烨和王云蕗打大主攻,两人本来就不是以进攻能力见长的类型,再让她们去打在前排只有一轮,而且还是反轮的三点攻,就显得更加强人所难了。另外两轮两点攻,对手的拦防会更具有针对性,金烨和王云蕗显然还不具备突破对手重点“关照”的能力。
在金烨和王云蕗无法有效撑起球队的四号位之际,李盈莹就显得十分的忙碌,因为她所主打的“小主攻”不但担负着抢分的任务,同时,李盈莹在后排时,还需要兼顾一传和后攻。数据最有说服力,李盈莹13场比赛458扣,进攻次数全队最多,其中很多都是后排进攻。一传数量也是最多,达到了233个,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144个。这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李盈莹在自接自扣的情况下,失误难免会增多,13场比赛下来,李盈莹仅在进攻端就失误送给对手66分,这也导致她的进攻效率只有32.97%,排在龚翔宇、王媛媛和袁心玥之后。
所以,李盈莹无论是打大主攻还是打小主攻,蔡斌指导都不应该让她主接六轮一传,在其对角人选的进攻能力无法保持高效发挥的情况下,李盈莹在前排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抢分,即使轮转到后排时,也可以让她隐形站位,利用身边队友的保护,将她后排进攻能力强的优势发挥出来。当然,这种打法只是在朱婷和张常宁缺席之际的权宜之计,虽然效果如何还有待实战的检验,但至少要比世界女排联赛期间,既让她承担最多的进攻任务,又让她主接六轮一传要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