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色、雨水、暖意、萌动……,杜甫的《春夜喜雨》,赞颂这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也将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场景描绘其中,诗意淡雅又清幽。

清 梅清 《杏花春雨图》 卷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藏

2月19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悄然到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此时,天气逐渐回暖,降水也开始变多。而在雨水后不久,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草木萌动,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场景。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猫狗卧阴地……”虽然雨水的到来,表明春天已经到来。但在雨水时节仍处在“数九”的七九和八九之间。“数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要数完九个九日,才是“春已深矣”之时。“虽说这时气温已有上升,但不时有倒春寒发生。”在民俗专家刘孝昌的讲述中,雨水时节的农事活动和传统食俗都清晰地呈现了出来。

在古代,人们将雨水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说的是此时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于是有“獭祭鱼”之说;又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

南宋马麟《芳春雨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有言道:“春雨贵如油”。刘孝昌表示,在旧时的雨水时节,成都城郊气温回暖,这里有利于越冬农作物的返青生长,这时农忙也开始了。农民要抓紧田间农作物的生长管理,适时做好选种、集肥、春耕、春播、施肥等工作,特别是田间小麦、油菜的春灌。“成都坝子两千多年来,得都江堰自流灌溉之利,春灌便捷。但在成都东山的浅丘地带,除了堰塘之水,主要靠雨水时节,天降春雨灌溉田土。在古时的农耕时代,就是靠天吃饭,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刘孝昌讲到。

而据农谚说:“雨水不落,下秧无着。”因此可见,传统的农耕社会最忌雨水时节这天不下雨。同时农家们认为,绵绵的春雨表示今年将是丰收的一年。也有谚语说到:“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也可以看出在雨水时节,农家们的忙碌与辛勤。

此外,刘孝昌也谈到了雨水的食俗,他表示,成都人爱在此日食糙米、红豆、红萝卜,或用红苕(红薯)来煮粥吃。“这些食材都有丰富的纤维,还可清理肠胃。另外,雨水时节虽春天来临,但气温尚低,要注意保暖,春捂秋冻,不应过早减外衣。”

雨水海报 制图:刘雨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