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朱翼帆 图据四川广播电视台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出炉,四川考古又一次火上热搜,来自四川的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和稻城皮洛遗址成为本届“十大”唯一的“双子星”。

与此同时,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古蜀瑰宝》连续3天在CCTV9、四川卫视同步播出,引发全网关注。4月1日晚,《古蜀瑰宝》第三集《交流·互鉴》揭开了千年前的古蜀文明交流发展路径。不少对考古文博感兴趣的观众提前搬好小板凳,坐等纪录片《古蜀瑰宝》的收官之作。

节目播出之后,网友纷纷留言表示“终于知道古蜀文明的来路和归途”“近距离围观这么多蜀宝,太美了吧”。这档考古纪录片对于观众而言,满满的都是知识点。

三星堆首次考古影像曝光

1934年,葛维汉及其他三人组成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考古队,揭开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在纪录片《古蜀瑰宝》之中,这段非常罕见的影像资料曝光,让观众得以见证当时的情景。

52年之后,三星堆遗址“一醒惊天下”。当地砖厂取土时无意发现了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在内的1700多件重量级玉器、石器与青铜器在这一次发掘中出土。

王告拍摄青铜人像

直至2019年,四川省组织实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三星堆有了新一轮的发现,三至八号祭祀坑相继露出真容。在纪录片中,一张金箔片从五号坑中破土而出,发现、发掘、保护、研究的过程都被如实记录下来,还有考古人用高科技的手段在发掘的同时进行文物保护,都在镜头里一一呈现,令观众啧啧称奇。

孙智彬研究大口尊

最早起源于中原的大口尊,是当地政治和宗教活动的重要工具。但近50年的考古发掘中,四川三星堆、安徽阜南县、湖南岳阳、湖南华容县、湖北荆州市都出土了造型十分相似的大口尊。这些在不同地域存在相似性的文物,一步一步验证着古代先民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之路。于是,纪录片《古蜀瑰宝》并没有止步于“晒宝”,而试图探寻文化遗址之间的关联。

探寻散落各地的文化遗址

随着三星堆“出圈”,越来越多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纪录片中都可以看到蜀地宝藏的身影。但是,以三星堆为原点,全方位、系统梳理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史前文明的纪录片在国内并不多见,《古蜀瑰宝》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书写传奇。

60多位考古文博专家,历时2年,行程万里,他们赶赴甘肃省定西市马家窑遗址、四川省成都市宝墩古城遗址、四川省德阳市桂园桥遗址、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重庆市忠县中坝遗址、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浙江省杭州市良渚古城遗址,探寻文明之间的关联。

他们跨越万里,在山海之间追寻着蜀人的脚步,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对各个遗址的文化与文物的比较,对气候和植被的试验,对古道沿途留存遗迹的寻访,逐渐理清古蜀文明的发展、成长、演进与融合的脉络。

孙华在二里头博物馆

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个十节玉琮,引起了考古学家的关注。无论是转角处的人面纹,还是玉石材质,都指向了良渚文化。但是良渚文化比金沙文化的年代早了至少1000年。两地相距1900公里。这件玉器是如何穿越时间和空间从良渚来到古蜀国的呢?《古蜀瑰宝》抽丝剥茧,寻找文化传播、交融的印记。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人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认同,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越南北部地区陆续出土了带有三星堆文化色彩的牙璋。对于考古学家来说,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2005年到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三次派出考古工作队远赴越南,对北部的主要遗址以及出土文物做了全面考察。

万娇眺望

他们推测,最迟从商周之际开始,古蜀文化就已经传播到越南。那么,古蜀文明是如何走向越南甚至更远的东南亚地区的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万娇决定寻找古道沿途留存下来的遗迹,确认文明传播的路线。她和队员一步一步探索着古籍记载的五尺道,希望确定这条向南的通道更多具体的细节。借助现代化设备,她最终确认了宜宾境内的五尺道走向。五尺道进入宜宾后,分为了三条线路,最后在筠连县汇合通向云南。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从成都平原到越南的道路是一个复杂的交通网络,如今被统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在千年前,古人就已经自发形成了这样一条国际性的文化交流通道。古蜀文明辐射的范围,也随着这些交流的通道走向了更远的地方。

回望来路,古蜀文明在迁徙中融合,在融合中成长。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古蜀文明持续了2000多年。古蜀文明开放包容,传承有序,它所呈现出来的崭新高度,极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它像灯塔一样照亮西南地区,是中华文明坐标体系中崭新的亮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