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人文艺术馆全貌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王卓
4月18日,已经多日阴雨的成都,迎来了久违的明媚春光。在和煦的春日微光照耀下,来到风景如画的天府艺术公园,抬头一望,便能看见拔地而起的建筑中,屋顶的曲线如山峦叠嶂般重重似画。高低错落之间,勾勒出这座庞大的建筑独具特色的线条,好似连绵迤逦的山峰,与公园内的湖水交映成趣。而这,就是即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与广大读者见面的成都图书馆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在往常人们的印象中,城市中的公共图书馆,有着排列有序的书架,摆放得整齐划一的桌椅,严肃端庄的氛围,让走进馆中的读者不敢高声语。而即将与读者见面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似乎正在打破大众对公共图书馆的“刻板印象”。这里,有着通高的玻璃幕墙,读者可将馆外的风景一览无余;还有着温馨活泼的少儿阅读中心,孩子们可以在绘本迷宫、亲子中心等区域穿梭;以及馆中层峦叠嶂般的“书山”,最高可达10米的书墙让读者感到宏伟与庄严……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可能会改变我们市民对传统图书馆的认知,也就是说,它会变成一个以阅读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读者进了这个图书馆,除了读书,还可以享受到很多其他的衍生服务,比如信息交流、体验、游学、旅游参观、会客。它也可能成为城市会客厅、市民的大书房。”在18日的探馆活动中,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这样说到。
天府人文艺术馆中的“书山”
“书山”层叠
感受“在大地上阅读”般的舒适
穿过公园内波澜不兴的湖水,步入馆中,首先夺走读者视线的,一定是馆内高低起伏的书山和层叠错落的梯田般的空间。原来,该区域的设计采用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境,将书架设置成为了层层叠叠的波浪形状。循着这些“书山”缓缓漫步馆中,走过像梯田一样的阅读空间,读者可以循着路径而上,到达每一层的阅览厅。
“本馆的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设计满载藏量为80万册,设有坐席2200个,是以艺术人文、美学场景为特色的网红图书馆。”据区域合作与事业发展部主任张轶介绍,此处的书墙最高可达10米,且墙上的图书全部都是真实的,为的就是表现书山的宏伟与庄严。而整个书山区域主要以文学和艺术类图书为主,读者可以借阅书架6层以下的图书。
馆内的阅读区
虽然书山的样貌让读者感到新奇和震撼,但迈入书山内部,还可以看到这里打造了一个集阅读、休闲、审美、艺术体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生活美学空间。“这里的书桌、沙发、座椅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专门为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设计的家具。”张轶补充道。
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
当然,读者的视线不仅仅局限于馆内,通过落地的玻璃窗向外望去,便可以将馆外的自然风光收入眼帘,只见草坪浅丘翠绿青葱,湖水在阳光下泛起微小的波澜。在湖边的落地窗前休闲和阅读,似乎连时间都变得慢了起来。
“这个场馆的设计,我觉得是跟天府文化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它很有地域特色,整个场馆的设计用了杜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馆长肖平也谈到。“读者进来以后看到书山的部分,像重峦叠嶂的群山一样,我觉得给读者一种在大地上阅读的亲切。因为公园城市的建设,我觉得要把自然的景观移植到室内的阅读空间来,这种阅读实际上有在自然山水间阅读的舒适感和亲近感。我认为,这也是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一个很典型的范例。”
成都文献馆
不止阅读
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综合体
不光一改传统印象中公共图书馆严肃端庄的氛围,天府人文艺术馆将要带给读者的体验享受,也绝不仅仅限于“阅读”这一项。譬如,馆内场地面积达到1000余平方米的少儿阅读中心,是目前成都市公共图书馆中最大的少年儿童阅读与活动中心。该区域分为绘本迷宫、亲子中心、作业园地、小小剧场、少儿借阅区等部分,既能激发孩子崇尚阅读的兴趣,又能满足孩子多动爱探索的天性。
而走进成都文献馆,这里收藏有成都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图书文献共计2万种3万册,特种文献共计11000多件,其中包含巴金、舒婷、王蒙、阿来、汪国真、臧克家等名家的手稿。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域采用了古代藏书阁的设计理念,空间以楼中楼的形式呈现,搭配复古与怀旧的色调,步入其中就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历史。还有集古籍阅览、国学研究、传统文化活动与研学为一体的国学研习馆,以成都图书馆和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元素为主要IP的文创产品来展示和售卖的文创平台……
学术报告厅
正如馆长肖平所说,在阅读的体验以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到很多其他的衍生服务,比如信息交流、体验、游学、旅游参观、会客等。“此后,我们还会推出很多其他类型的活动,比如说由纸本转变成影视作品的首映会,大量的展览、沙龙,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这样一个文化综合体会满足各个年龄层、不同群体的多方面的需求,它的开放和共享将到达一种极致。”
可以说,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在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功能上,做了许多的“加法”。但选择在世界读书日开馆与读者见面,也证明着其作为公共文化场所,仍然不忘阅读的本质与根基。“天府人文图书馆呈现了一个纸本阅读的空间,同时它还有很多电子阅读、有声阅读的方式。它实际上是纸本阅读和数字阅读相互镶嵌在一起的一个综合阅读空间。”(本文图片来自成都图书馆志愿者梁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