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昊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刘星宇
神秘莫测的大型青铜神兽、精妙复杂的青铜神坛、“机器狗”一样的铜巨型神兽……随着三星堆祭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引发世界惊叹。三星堆的每一次“上新”,都离不开考古工作者的努力。
【资料图】
7月23日晚7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的发掘现场负责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将做客“封面开讲了·考古中国特辑”,通过与封面新闻官方微博连麦的方式,直播分享考古人的幕后故事。
1986年,沉睡几千年的三星堆,一醒惊天下。35年后(2020年),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挖掘工作再次启动。身为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的“坑长”,赵昊连续两年的工作日常,多是趴在悬吊设备上,对密布坑底的青铜器,进行发掘、清理以及在修复中心开展文物整理和研究工作。
他透露,8号坑目前已出土了400根象牙,发现了近70件青铜人头像。其中,金面罩铜头像、倒立顶尊神像、“裹裙坎肩大背头”的铜立人像、大型青铜神兽、青铜神坛、铜猪鼻龙形器、铜戴象牙立人像、立兽镂空器盖等数件文物,都是中国青铜时代前所未见的器物。
新文物的出现,再次丰富了古蜀文明的文化内涵,也更有利于现代人对于古蜀文明的考古研究。作为在三星堆一线从事田野发掘的考古学家,赵昊也曾提出,“要努力走出中原中心的角度,并试图站在古人的主位角度,去理解他们的世界和世界观,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一些生活。”
赵昊在三星堆考古现场
来三星堆之前,赵昊长期在陕西、河南、甘肃等地进行青铜时代相关遗址的田野发掘、调查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青铜时代考古、动物考古、手工业考古研究等。回顾自己的考古生涯,赵昊坦言:支撑他不断探索的力量,是内心最纯粹的热爱。“当时考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就觉得考古专业蛮有趣的,读完本科后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继续干这一行,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现在的赵昊,已经习惯了跟遗址、文物打交道。这位注重人文关怀的青年考古工作者还多次强调:“考古人应该在做学术研究的同时,及时向公众公布考古发掘信息,要敢于、乐于把发掘工作及时向公众展示,这也是在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另一方面,有了更多的公众关注,也有助于考古学科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的加入,从而形成一种人才的良性循环。”
秉承着这一观点,赵昊将于7月23日晚7点做客“封面开讲了”,他将在封面新闻官方微博“开麦”,分享在三星堆当“坑长”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