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会是阿里分拆后第一个IPO?

就在阿里正式公布“1+6+N”架构,并表示将“成熟一个,上市一个”的时候,根据内部消息,表示阿里将和中金和花旗银行等机构,商议其旗下的菜鸟准备在香港进行IPO。


(资料图)

不过,“菜鸟”的回复是,暂时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但在投资圈,菜鸟酝酿IPO的消息几乎已是众所周知,从早前融资PPT就已经流传出来。

在此之前,人们更多地关注的是阿里集团,而不是分部。但在这十年里,菜鸟已经悄然一统了国内的快递行业,据说已经成为了市值200亿美元的一头超级独角兽。

既然总要有人敲响阿里系IPO第一道钟声,那为何不能就是菜鸟呢?

菜鸟崛起史

那是在08年,阿里集团开始了“扫购模式”,投资了百世,中通,圆通,申通,全丰等多家快件企业,对整个物流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令人叹为观止。

从那时开始,阿里的野心就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成为一个整合了整个物流产业的公司。直到2013年5月,阿里正式启动“菜鸟网络”的战略规划,打算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张庞大的、覆盖全球的物流大网。成立后,菜鸟物流不直接从事快递业务,它只会通过提供技术、平台、数据和资金的支持,来帮助各大物流公司和商户提高他们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菜鸟的定位不是物流公司,我们是一个数据协同的平台,是快递行业的‘水电煤’,我们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做基础设施和做催化剂的作用。”马云早年曾说过,阿里之所以要搞“菜鸟”,其根本理由是:“数据”。

有了阿里这个靠山,谁也不会小看一个“新人”。最初的股权结构表明了这一切:启动资金50亿元,天猫占股43%,投资21.5亿元人民币;银泰投资16亿,占股32%,富春、复星集团、顺丰、“三通一达”等都有参股。

第一战,菜鸟要拿下上游的商单。2014年,天猫、淘宝两大电商平台所产生的快件已经占据了中国快递市场的6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菜鸟公司的核心业务有了!

最轰动的事情发生在2018年初,网络上流传出了一条关于“菜鸟”要求重点商家加入“菜鸟”仓的帖子,帖子中说,“9月30日之前,“菜鸟”的出货率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否则,“菜鸟”的出货率将会受到影响。”虽然这一次对菜鸟公司的垄断提出了质疑,但对阿里系的商家来说却是相当有效的。

当然,这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当菜鸟将上游的商家和库存都安排妥当之后,中游的快递公司已经被他整合得差不多了。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三通一达都成了菜鸟物流的基座。

这也成就菜鸟巨无霸的一面——2023财年第三季度(自然年2022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收入为人民币2477.56亿元,同比增长2%。在抵消跨分部交易前,菜鸟营收同比增长17%至230.23亿元,其中72%来自外部客户。抵消跨分部交易后,菜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达到165.53亿元。这个财季中,整个阿里增速最快的,就是菜鸟。

菜鸟一飞冲天,刘强东似乎一语成谶。早在2016年,他就曾断言,“菜鸟网络本质上是在几个快递公司上搭建数据系统,几家快递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会被菜鸟物流吸走。”

剑指阿里下一个IPO,

菜鸟凭什么?

菜鸟的版图不止于此。

从2017年开始,菜鸟物流的野心越来越大,商业模式变得越来越重,逐渐由平台向实体转变,开始自建仓储、中转体系,兴建菜鸟物流园区,掌握物流基建资源等。

到了2019年,菜鸟公布“一横两纵”战略,“一横”指的是用数字化穿透行业全链条;“两纵”分别是匹配新零售端到端的供应链能力、打造全球化的供应链能力。

近年来,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他们已经从原来的地盘,扩展到了国外。目前新诞生的菜鸟集团由万霖担任CEO。而万霖则是从2012年4月到2014年5月在美国的亚马逊公司任职,他是亚马逊的全球物流战略总监,直接对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负责。作为一名国际视野的CEO,他的目标是什么,显而易见。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条通往国外的道路并不好走。靠着阿里国际站、速卖通和Lazada,菜鸟可以快速崛起,但过度依赖主站的流量,却是对菜鸟的一种束缚。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在速卖通和Lazada占据优势的地方,像俄罗斯和东南亚这样的地方,菜鸟的渠道就比较成熟;而亚马逊市场份额高的地方,则是英德法意西等新兴市场。而俄乌两国之间的长期矛盾,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局势,也对菜鸟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

走向海外,菜鸟面临的竞争比想象中激烈——对手包括国外的UP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FedEx(联邦快递)、DHL(敦豪)等国际巨头,还有国内顺丰速运、京东物流等老熟人,以及自建物流的亚马逊,哪一个不容易轻易对付。

此外,海外拓展还面临着监管障碍,文化差异,以及物流的复杂。在国外建立配送中心和集装箱等,都是一笔巨大的投资,情况一旦有所变化,这些投资瞬间就会化为泡影。

在阿里分拆的六大业务中,菜鸟虽不被C端熟知,但地位不低。从总营收上来看,菜鸟营收占阿里巴巴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仅次于中国商业(淘宝天猫,占比69%)和云业务(占比8%)。对于菜鸟来说,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互联网巨头相似一幕,

拆出一个个IPO

事实上,在菜鸟集团之前,也不是没有过物流公司独立上市的先例。

2021年5月,京东物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市值一度高达2805亿港元,那次IPO发行中,软银、淡马锡、TigerGlobal、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国诚通投资、黑石MatthewsFunds以及Oaktree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

虽然还比不上京东,但它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离开阿里集团,这可能是菜鸟在绝境中的第一次尝试。

除了菜鸟,阿里还有一个IPO大热门——云智能集团。张勇亲自掌管阿里云智能业务,可见云计算已经成为阿里下一个阶段发展的支柱。张勇还表示,“云计算”将会成为阿里未来发展的一项核心战略,而“云”将会更加注重客户价值和服务。

在收入端,云业务是阿里巴巴增速最快且最具持续性的部门之一。利润方面,从2018财年至2021财年,阿里巴巴云业务的亏损不断增加;积极的信号是,2022财年云业务亏损大幅收窄。

这同样也是一个令人期待的讯号。从2022财政年度起,阿里巴巴的云业务的核心增长点将逐渐替代电商,并逐渐成为其新的发展方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就说明了,一旦出现了单独的上市计划,云智能集团也将成为其中一颗重磅炸弹。

除此之外,阿里旗下还有四大业务集团,分别是淘宝天猫商务,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这些产业无论是规模还是价值,都远超一般的初创企业。单独拿出来看,每一个都是超级IPO。

不只是阿里!近年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尝试通过分拆上市来维持公司的活力并保持其竞争优势。

就在阿里宣布分拆业务的两天后,京东集团也宣布将分拆旗下的京东产发公司和京东工业公司,分别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就意味着,京东将有两家公司同时上市。

很明显地是,几乎所有的巨头都在避免体型过大。

更多的例子还有,百度拆分小度科技、昆仑AI芯片等业务;字节跳动房地产业务“幸福里”引入外部战略股东,字节汽车等垂直业务也有分拆意向;更早之前,网易将旗下移动音乐业务部门“网易云音乐”剥离出来,并且成功上市。

随着巨头们越来越小,网络上出现了一片难得的繁荣景象。预计将会有大量的新IPO浮出水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