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昆山市巴城镇静默地矗立在阳澄湖东岸,展示着渔米稻乡、阳澄湖大闸蟹之乡、昆曲源乡、民间艺术之乡的卓越风姿。今天的巴城全面推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及社会治理,绘就了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2022年,该镇位列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第30名,较2021年提升了7位。

在巴城众多企业中,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尤其引人瞩目。江苏杰士德成立于2006年3月,注册资本1亿元,是一家综合精密组件制造、软件及视觉技术开发、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组装、自主轻型机器人研发及自动化设备定制等于一体的科技型集团公司,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苏州市精密电子组装设备工程技术中心”、“苏州市瞪羚企业”、“苏州市外国专家工作室”等多项称号,2022年实现销售19.5亿元。


(资料图片)

据悉,目前巴城全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7家,挂牌上市企业11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280家;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4家,各类研发机构234家,各级工程技术中心118家。结合巴城本地生态及产业特点,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已逐步形成。

近年来,巴城湖村紧紧围绕康居村庄建设工程,致力于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作,优化村庄布局、健全服务设施、深挖水乡内涵,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典范。作为巴城湖村重点建设项目,沿娄浜康居村庄集外表颜值和内涵气质于一体,柏油路和周边绿化尽显美观大方,垃圾分类点和健身中心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今天的巴城湖村,不仅是村集体经济收入“千万元村”,更荣获了江苏省生态村、苏州市文明村、昆山市富民强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2年12月,巴城已成功创建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苏州市特色康居乡村59个、昆山市特色宜居乡村74个;武神潭村获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武神潭村武神潭,绰墩山村庙前橹灶浜获评江苏省传统村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该镇农村经济也再创新高,2022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53782元、村均可支配收入1194万元。

今年以来,巴城镇围绕“一主线四定位六样板”发展路径,锚定“打造乡村全面振兴镇域样板”发展目标,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主攻方向,以“五百行动”为抓手,以“四敢”要求为引领,聚力奋进、乘势快干,在昆山凝心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的新征程上,全力推进产业赋能“百村共兴”,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巴城篇章”。

昆曲是刻进巴城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昆山石牌中心小学校从2001年创办春蕾戏曲艺术团,是昆山市最早创立“小昆班”的学校之一。学校以梅花品格为追求,秉承“梅花朵朵开,朵朵都精彩”的育人理念,把昆曲教育作为学校创建特色和品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昆山市小梅花戏曲艺术团,成为石牌中心小学校红梅娃们梦开始的地方。

二十多年来,“昆山市小梅花戏曲艺术团”在黄国杰、那正鑫、吴美玉、俞玖林等老师的精心培育下,累计培养学生一千余人。其中,刘佳怡、桂寅麒等21人分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称号,俞陈悦、姚玟萱、俞明辉、沈子钊等38人考入专业戏曲院校。不仅涌现出钱瑜婷、尤磊、袁彬、马一栋、徐敏等一批优秀青年昆曲演员,还出了一线影视演员李沁。

如果说昆曲是巴城的一块金字招牌,那么阳澄湖大闸蟹就是巴城的另一块金字招牌。作为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唯一的“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巴城镇坐拥整个阳澄湖东岸线,区域内的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区域总面积3.5万亩,年产大闸蟹约2700吨,大闸蟹养殖户约3700户,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

围绕这两块金字招牌,巴城“火力全开”推动文旅融合,重点打造了“重阳曲会”、“阳澄湖蟹文化旅游节”、“长三角民歌会”、“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等文化活动品牌,开创了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的新局面。巴城镇也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等称号,并凭借书法和昆曲两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苍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