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随着闭幕式的结束,北京冬奥会正式落下帷幕。但同时也意味着,北京正式进入冬残奥会时间。据悉,第13届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13日举行。2月20日上午举行的2022北京新闻中心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据了解,此次中国将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全部6个大项的比赛。而在城市建设方面,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三年已整改无障碍点位33.6万个,八成公交车配备了无障碍设施。

北京商报

“我国冬残奥运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奋起直追,逐步发展壮大。”在发布会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介绍,本次冬残奥会将设置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等6个大项78个小项的比赛,中国将参加全部6个大项的比赛,目前,运动员们正在北京、河北、内蒙古、甘肃等4个训练基地冲刺备战训练。

据了解,2016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多项冬残奥国际赛事,获得多枚奖牌,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中国轮椅冰壶队获得冠军,实现了中国冬残奥会历史上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2021年,中国参加了北京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轮椅冰壶、残奥冰球等项目测试活动,达到了锻炼队伍、提高水平、熟悉适应场地的目的。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申办成功,既是检验我国冬残奥运动水平的标志性时刻,又是更好促进我国冬残奥运动的历史机遇。例如在开展残疾人冰雪运动方面,自2016年起,我国连续六年举办“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首届只有14个省(区、市)的残疾人参加,发展到现在有31个省(区、市)参加,已基本覆盖全国。

据悉,“残疾人冰雪运动季”期间,我们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冰雪活动,包括创编和推广残疾人喜闻乐见的大众冰雪运动项目。这个活动激发了广大残疾人参与冬季运动的热情,对残疾人冬季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影响深远,为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做出了积极努力。

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也更能彰显北京的城市温度。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董连民表示,北京的无障碍环境服务保障水平,已经符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据了解,2019年11月,在北京市残联的推动下,北京市抓住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契机,启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建设2019-2021年专项行动。三年来始终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周边、四环路以内地区、城市副中心3个重点区域作为重中之重,围绕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场所、信息交流等4个重点领域的17项重点任务问题进行整改。

截至2021年底,北京累计整治整改点位33.6万个,精心打造100个无障碍精品示范街区、100个“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和服务保障相关区域基本实现无障碍化,群众好评率达到88.35%。

董连民介绍说,三年来北京无障碍环境适用水平显著提升,逐步成为残疾人友好型城市。城市道路更加顺畅。修复盲道2.6万处、人行横道6597处;改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35个,城市全域主要道路盲道基本“无断点”、缘石坡道基本“零高差”。地铁1、2号线等老线车站更新59部爬楼车和142部轮椅升降平台;打造606条无障碍公交线路,1.2万余辆公交车配备无障碍导板等设施,占城区公交车总数80.12%;配置无障碍出租车535辆。让更多残疾人、老年人可以独立出行。

同时在公共服务方面更加便利,社区环境更加宜居。实施残疾人、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努力解决群众家门口“最后一公里”的无障碍问题。在全国首批通过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评估的网站和App中,北京市51家网站和26款App应用榜上有名,残疾人、老年人交流障碍逐渐消除。

董连民还表示,北京无障碍环境规范化、精细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北京市把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维护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处置占用、闲置无障碍设施问题23.47万个;建立无障碍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对有关问题及其解决进行常态化上账销账,并探索形成了“群众提需、专班推动、条牵块做、网格管护、社会评价”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北京经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