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宋潇
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自官宣7月15日发售以来,随着前导片和预热片的发布,歌迷的好奇心和市场热度被渐渐调动起来。然而最近有歌迷发现,《最伟大的作品》却已在豆瓣开启评分、评论,甚至有人称已拿到专辑曲目demo并打上一星差评,这瞬间引发热议。
专辑还没有发售,就有上百人打了分数,且分数从5.3分还在一直往下走低,打五星的人数占比53.6%,而一星差评的则占比28.6%。这分数从何而来?又是谁给它打的分数?其中涉及到的“超前点评”以及“水军控评”等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应看到,不仅是周杰伦的专辑遭遇了作品未出、分数先行的情况,此前豆瓣因影视剧开分时间差异明显,也受到过质疑。
比如,某电视剧播出不到一周便已开分,而其他电视剧却临近收官才有分数,有些甚至至今都没有开分,类似现象不禁让人心生疑问,评分的标准是什么?开分时间又如何确定?
未播先评,这不是首次。早在2021年,就有两部尚未播出的电视剧,在豆瓣平台获得大量低分评价,此后豆瓣称疑似遭遇水军控评,并公布自查结果,清理2万余条“非正常评分”。而随着此次周杰伦新专辑“超前点评”的出现,豆瓣的评分机制也备受争议。按照豆瓣平台的评分规则,影视剧在评分数据达到一定可信度且分数较稳定时便可以开分,反之则无法开分,而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需要积累的可信评分人数不同,如果一部作品长时间没有开分,很可能就是因为评分波动很大以及可信评分人数达不到开分标准,有很多影视剧到结束了都开不了分,就是这个原因。
评分与开分,分别是用户了解剧集和偶像作品的前端与后端。而通过这样的渠道,用户会事先有个心理预期,虽然在多数时候,因为存在不同环境和观念的差别,评分会有高低之分,但是就单一的评分手段而言,一些“水军控评”和带节奏的现象越发明显。
举例而言,一些良心剧作,可能是通过口耳相传,积累了良好的口碑,获得了传播力和效益,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未播或者是粉丝针对剧中某个角色,会出现“误伤”和“无脑差评”的情况,即,只要是看到这个演员演出的剧集,就会利用其之前的种种表现,先入为主地代入情绪,从而产生一种不客观的评判标准。
即便评判标准不能保证绝对客观,但对于平台而言,加强反“水军”和反作弊措施的力度,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角落。因为,“超前点评”并非是对于某个作品真实质量给出的评价,而是对作品当中的某个人物或者某个细节给出的“不客观”评价,既有失公允,也会形成一种粉丝间的互相拉扯。既然评分模式是豆瓣平台的立身之本,那么相应地对于平台而言,就应当多方面多角度考量,补上技术层面的漏洞,构建起公平、公开和透明的评分系统,尽量保证用公平合理的方式来给出评价。
当然,平台本身可能也是类似“未播先评”的受害者,但站在维护平台秩序和评分公平性的角度,绝不能让平台成为粉丝角力和拉扯情绪的地方。不管是低分还是高分,终究需要在了解作品质量之后才能作出评价,一些“无脑”甚至是复制粘贴的评论内容,只会凸显出评价本身对文艺作品缺乏基本尊重,甚至干扰外界对作品评价的客观评判。因此,对于用户而言,认真打分和用心鉴赏,应成为一个共识,而对于平台,也应当兼顾社会责任,不断优化技术,避免“超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