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

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千呼万唤始出来,11月25日下午,成渝文旅发展交流活动暨“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颁奖典礼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举行。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获颁“2021成渝十大文旅领军人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渝美术一直“共生共荣”。近年来,川美毕业的年轻艺术家持续在重庆和成都开枝散叶,为双城艺术氛围带来新鲜活力,作为川美院长的庞茂琨在其中功不可没。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庞茂琨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两地艺术发展带来不少利好政策,这也会让成渝艺术家更加紧密地携手前行。

“成渝文旅新地标”将是成渝两地重要文化品牌

封面新闻:请您对此次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评选活动做一个简短评价。

庞茂琨:这次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颁奖典礼及成渝文旅发展交流活动,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的评选必将成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

封面新闻:在您心中,能够代表重庆、成都两座城市气质和风骨的地标分别都有哪些?

庞茂琨:成渝两地有很多具有文化气质和特色的一些地标,比如成都的四川音乐学院、蓝顶艺术区,还有新建的成都当代艺术馆成都天府美术馆以及成都画院、四川省美术馆等等。在重庆,有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重庆大剧院、重庆1949大剧院、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等。当然,从文化遗产的角度,肯定还有重庆的大足石刻,成都的三星堆以及杜甫草堂等等。

双城经济圈战略助力两地艺术家文化交流

封面新闻:近年来,成渝两地联系愈发紧密。国家经济战略的整体规划对川美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庞茂琨:川渝本来就是一家,重庆直辖以后,两地的文化艺术交流一直没停歇过。自从国家提出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以来,两地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四川美术学院本来最早建于成都,所以长期以来川渝在美术这一块就不能分割,成都的艺术活动和重庆的艺术活动,其实都离不开川渝两地艺术家共同参与、共同策划。在双方美协的组织下,两地艺术家进行了大量的联动与合作,川美的艺术家在成都的个展与参展也很频繁。所以,四川美院在这个双城经济圈的政策影响下会发展得更好。

封面新闻:作为川美院长,您一直呼吁高校美术教育要促进人才的个性化成长,成渝经济圈的形成,以及两地文化资源的整合,是不是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创作有所促进?

庞茂琨:因为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滋养,更离不开地方区域文化的影响,那么如果川渝能深度联合,形成一个大的文化艺术圈,对整个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各种大型活动和展览,对学生的见多识广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也能够让他们在实践磨练当中成长,对其个性化发展,以及整个品格的锤炼都是有好处的。

庞茂琨正在写生创作

双城艺术发展依赖于整个区域文化的强大

封面新闻:您能否从一位艺术工作者的角度,为成渝经济圈今后的发展和规划提一些建议?

庞茂琨:作为一个艺术家或者是艺术工作者,当然也期待这么一个大的文化区域的发展,因为不管是创作也好,展览也好,都要依赖于整个区域文化的强大来驱动和影响个人的活力。我个人更期待成渝两地的艺术交流没有什么界限,能够更加频繁地来往,形成一个水乳交融的联合体。

封面新闻:据我所知,有不少重庆画家来成都开工作室。重庆目前现在有没有一些政策可以吸引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艺术家来这里生活和创作?

庞茂琨:我想随着这个成渝两地的交通条件的发展,相互来往也会很方便,在时间上能更节约。其实两地的艺术家本来就来往非常密切频繁,那么今后会更方便。如一些展览的举办可以当天来回参加开幕式,交流更便捷,所以像艺术家相互入驻的情况也会很方便。现在两个城市的艺术空间和工作室以及还有对艺术家的资助,特别是一些驻留计划,其实以前就有,将来也会更多!

艺术创新源于艺术家对社会的感悟与思考

封面新闻:您作为西南地区青年艺术家的杰出代表,长期活跃在重庆和成都,去年您在成都的个展《观看、凝视与在场性》也深获好评,明年您还有来成都办展和学术交流的计划吗?

庞茂琨:作为个人来说,也经常在成都参加很多重要的展览,像成都双年展,还有四川油画展等等,其实也举办了很多次个展,像去年在千高原画廊做的个展。可能明年没有这种个展计划,但也会参加一些在成都举办的重要展览。

封面新闻:您的艺术创作从之前的“舞台系列”成功转型到“镜像系列”,不少新作变得更加接地气,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这样的改变?

庞茂琨:关于我自己的创作过程,还是按照我自己的逻辑在发展,舞台系列实际上是很早的,是2010年左右的一个系列,后来有镜像系列,再后来有折叠系列、副本系列,这些都是我对社会的一些感悟和思考而形成了每一个不同的系列,那么接下来也可能会再做一些新的思考,目前还不成熟,但是一定会有新的系列出现,这是我的一种创作的方法和习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