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徐语杨

年关将至,烟花爆竹的“禁”与“放”又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有人说,燃放烟花爆竹是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习俗,有祈福消灾的寓意。也有人担心,烟花爆竹造成的空气污染过于严重,尤其在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污染会加重疾病。但是对于舞龙人谢鑫来说,缺少烟花的年份,总是少了些味道。


(资料图)

火龙灯舞

火红的铁花四溅,龙行其中。癸卯兔年即将到来,作为黄龙溪火龙灯舞技艺传承人的谢鑫又忙了起来。1月6日,他忙着准备演出、联络参与表演的人员,也为火龙灯舞表演准备材料。繁忙的工作间隙,他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

消失的“烧龙”才是当地特色

谢鑫从1998年开始学习火龙灯舞表演,至今已有20余年。现在,大众通常所知的火龙灯舞表演,分为舞火龙、打铁花两个环节。将生铁熬成铁水,达到1500度以上的温度。两人配合,一人舀起铁水,抛洒在另一人的右手斜上方。另一人伸手用木板击打铁水,形成璀璨夺目的铁花。另有一群人手持龙把手,以穿腾舞动的姿态游走于铁花之间,场面震撼,美不胜收。

打铁花

其实,火龙灯舞远不只是一场表演,它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特色,代表了一方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

火龙灯舞

谢鑫介绍,在成为一场表演之前,火龙灯舞有更多的程序和含义。舞火龙是一种民俗活动,民众用此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美满。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舞火龙象征的是勇往直前、相互协作的一种精神。“勇气是舞火龙的特质。用本地的说法来讲,就是烧得再烫,也不能扔龙把手。”谢鑫说道。

大年三十的时候,要“请龙”,请长辈为提前制作好的“龙”点睛。大年初一早上是上街“游龙”环节。而大年初一的晚上,则是整个过程的高潮,“烧龙”。谢鑫介绍,观看舞龙的人,会手拿烟花上前烧“龙”。而舞龙的人,要拿“龙”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和皮肤,以防被烟花烧伤。这是观众参与度最高的环节,也是黄龙溪火龙灯舞最有特色的环节。“舞龙那么多,全国都有,为什么我们的舞龙能够被评为国家级非遗,这就是原因之一。”谢鑫如此说道。

黄龙溪火龙灯舞

而舞火龙最后的环节,则是“送龙过江”。正月十五的时候,将“龙”拿到河边焚烧,将灰送到河里,寓意着送龙顺江入海回宫。

以前,周边乡镇都会来黄龙溪观看舞火龙,“收费的话,也有上千人来看”。谢鑫说,但是随着烟花爆竹的禁止燃放,烧龙环节也被取消,前来观看舞火龙的人也没有前些年那么多了。

“烧龙”的烟花同样凝结先人的智慧

在谢鑫看来,对于舞龙人来说,烧龙才是最有挑战性,互动性的。观众成群结队拿着烟花,一边舞烟花,一边凑到纸龙跟前烧龙。舞龙人需要左右跳动、舞动、比划,以躲避观众的烟花,正是在这“攻防格档”之间,舞龙人和观众一起完成烧龙的过程,达到全民参与的效果。“观众也是表演的一部分”,谢鑫这样介绍“烧龙”。

有烟花的“烧龙”

而“烧龙”所用的烟花,也凝结了先人的智慧。因为“烧龙”在一定程度上会灼烧到舞龙人的皮肤,因此在长期的实践中,黄龙溪的舞龙人们研制了一种独特的烟花,加入了中草药材进行科学配比,能够让烟花在保持绚丽的同时,极大程度减少对人体皮肤的伤害。

禁燃烟花爆竹的措施施行后,龙舞表演中“烧龙”的环节也就逐渐取消了。谢鑫感觉有些遗憾,他提到,有烟花的表演,观众都在参与,大家都很兴奋,这是一个很完整的互动过程。“现在没法烧龙,打铁花的表演因为要和观众保持安全距离,所以隔得比较远,互动性也差了很多。”

有烟花的“烧龙”

距离谢鑫上一次参与有烟花表演的龙舞,已经至少有5年,他记得那一次人山人海,哪怕是收费表演也非常多的人参与。但是最近几年,观看龙舞的人有所降低。

“我们此前曾向相关部门反馈,有烟花的龙舞表演毕竟才是精华所在。今年如何实施还是要看具体的政策,希望能给观众一些好的体验吧。”谢鑫说道。

虽然谢鑫也会怀念,曾经人声鼎沸的盛会。但是舞火龙代表的精神,以及对这项传统技艺的热爱,让他坚持到了现在,“对我来说,它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够把一群不认识的人团结在一起,传承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再将它展示给还没有见过的人。”

(本文图据受访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