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为成都传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第六届世界国际诗歌周”邀请了国内外众多诗人汇聚蓉城,共赴春天里的诗歌之约。从3月15日启动至今,诗人们已参与了一系列主题论坛、创作采风等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感受成都的诗歌底蕴和历史文化。本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由成都市文联、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成都市文广旅局、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主办。
诗人们在参观
诗人们在参观
3月17日下午,参加第六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诗人们,走进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水井坊博物馆展开创作采风活动。诗人们在一间调酒教室里学起了白酒学坊的线上课程,并走进作坊里深入了解酿酒制造工艺,酒的诗意命名以及相关考古知识。诗人们参观了有600年历史的老窖池,展开了与酒文化相关的古诗词知识竞赛,其中设置的题目包括李商隐写的《杜工部蜀中离席》“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诗经》和《楚辞》都曾歌咏过酒。参会诗人之一吴燕青,现在教授古典诗词,她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在中国的古诗词里,“酒”字的出现非常频繁,酒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作为文人之间的交流方式,饮酒也是助兴环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也会在课堂上讲到王翰写的《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具有既豪迈又凄美的风格。“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更是表达出诗人对祖先的怀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则尽显诗人的性情潇洒。
来自俄罗斯的诗人娜斯佳是第一次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她的中文说得很地道,“我是诗人,同时也做一些文学翻译。”她坦言自己家乡的酒很烈,喝了会容易让人头疼,但“四川的酒有一种蜂蜜的甜味。我知道酒在中国文化里承担着文脉传承的功能,中国人以喝酒的方式助兴、联络感情。酒里有醉人的芳香,能引发诗人飘逸的情思,生生不息的美酒佳话也为成都增添了许多魅力。”17日上午,娜斯佳还在洛带古镇亲手栽种一棵树,这也成为她期待下次来成都的理由,“因为这里有我种的树,有我的牵挂”。
俄罗斯诗人娜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