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宋代诗人吴惟信的诗句,向人们描述了这样一番清明的景象,梨花风起宣告着清明节气的到来,城里的人半数都出来春游踏青。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微风的拂面,都可见清明时节使人流连忘返的愉悦氛围。
上海大学博物馆的“灯影中国:广宇长宙中的生活与想象”特展里,恰好有名为“清明节”的板块,那些清代至民国的皮影制成的花鸟鱼虫、山石树木、少女与桥亭,构建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暮春图像,呈现出清明时节草木繁茂、人们出门踏青的景象。皮影展品甚至暗藏机关,展示了气候变化。
展览现场
用皮影呈现出的清明节场景
这一展览由上海大学博物馆(海派文化博物馆)与成都博物馆(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联合策划举办,展出了成博收藏的近20个省市的300余件皮影,“清明节”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中秋、元宵、冬至等岁时节令、传统节日的场景。这些精美的皮影艺术品雕刻细腻、造型独特,似乎定格了岁月,将古时传统的节气节日的民俗活动,穿越了时间传递到后人的眼中。
中秋节拜月的场景
展览现场
“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展示了5个有代表性的时令节庆场景。皮影不仅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也与当下人们的思想息息相关。”上海大学博物馆馆员,在本次展览中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的牛梦沉,向封面新闻记者讲述了皮影展品清明节的故事,以及皮影艺术里蕴藏着工匠的智慧和想象力。
走进皮影中的清明节
“黑科技”表现岁时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