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我国云南省的滇池地区

是否真的存在过史书记载的古滇国?


(相关资料图)

一枚小小的金印

何以成为古滇国存在的有力证据?

一件件样式独特的青铜器

映照出怎样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简牍与封泥上的文字

是如何记述古滇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

关于古滇

我们有着太多的好奇和疑问

跟随《寻古中国·古滇记》

第二集《走向融合》

在丰富多样的文化遗物中

揭开千古之谜

打开古滇历史之门

△石寨山遗址出土的“滇王之印”印身

△“滇王之印”印面

20世纪50年代

一枚不足一方寸的金印

轰动了国内外考古界

它就是昆明市石寨山遗址出土的蛇钮金印

这枚金印重90克

边长2.4厘米 通高2厘米

四边完好无损

印身被一条小蛇盘踞

蛇眼熠熠发光

金印上清晰醒目地刻着4个汉代篆字

“滇王之印”

《史记》记载汉武帝曾“赐滇王王印”

蛇钮金印的出土

为典籍记载的“滇王王印”找到了考古证据

也证实了古滇的存在

“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宠焉。”

古滇为何受到汉武帝的偏爱?

这成为考古人和历史学者亟待破解的谜题

蚀花肉红石髓珠

古滇贮贝器中遗留的贝壳

双人盘舞铜扣饰

2000年之后

在古滇出土的文物里

我们依旧能看到古滇和域外文化交流的影子

也许正是因为古滇独特的地理位置

和沟通域外的热络商贸通道

让古滇受到西汉王朝的宠爱

△滇池以亭行简牍

△“滇国相印”封泥

古滇文化与中原等地域文化的交流互鉴

随着一件件古迹古物的出现

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昆明河泊所遗址出土1300多枚有字简牍

以及800多枚封泥

其中,“滇国相印”封泥的价值

堪比“滇王之印”

充分说明了当时的中央政府

在这里设立管理地区事务的行政长官

成为中央王朝行使治权的证据

益州郡建立稳固以后

中央政权一直向西拓展

到达云南驿一带后

先建立了云南县

然后再向西南方向拓展

建立了不韦县

△首次公开亮相的“不韦丞印”封泥

河泊所遗址的考古工作者

首次让摄制组拍摄了一枚“不韦丞印”封泥

这是当时负责不韦县

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员的印章

细看“不韦丞印”封泥

可见书写顺序与其他不同

从右上开始,第一个字是“不”

然后左上第二个字是“韦”

下边一行是“丞印”二字

不韦县也就是今天的云南省保山市

这里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地位

曾相当于北方丝绸之路上的阳关

可谓“南丝路之阳关”

“不韦丞印”封泥成为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西汉王朝实施“移民实边”和“屯田”制度

大量汉族移民给云南地区带来了

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

中原地区的铁器开始普及

大大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水平

透过考古

我们看到了古滇曾经的繁荣

实证了它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进程

期待考古人发掘出更多的实物

及其背后的故事

带我们更深入地感悟辉煌灿烂的古滇文化

5月27日CCTV-1晚22:30档

《寻古中国·古滇记》第二集《走向融合》

让我们踏上沉睡千年的土地

追溯那段绚丽神秘的历史

体验辉煌灿烂的古滇文化

寻古中国,不见不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