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长期热衷观察、拍摄植物的著名作家阿来,曾多次前往云南丽江采风。古朴的丽江古城,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川流奔腾的玉泉水,触发了他对丽江与水关系的探索和思考,写出一篇叫《一滴水经过丽江》的美文。2018年,这篇文章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被当地传为佳话。
在本文中,阿来构思巧妙,将自身幻化成一粒雪。这粒雪在玉龙雪山上化作冰、冰融成水。水通过瀑布扑向丽江坝子、流经草甸、花海、松柏,流过黑龙潭,流进大研古城,流过四方街,见识了东巴文和兰花等丽江人文精粹,最后奔入金沙江。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充满诗意、纯净自然的语言,给一届届学子带来丰富的人文营养。
“阿来书房 名家进校园”活动海报
(相关资料图)
这篇文章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体现了他怎样的人文知识观?6月2日下午,阿来走进成都七中英才学校,以“尘埃已落定 滴水走丽江”为主题,为该校师生带来一场知识硬货满满的文学讲座。本场讲座也是“阿来书房 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的一部分。
阿来在讲座中
学习漫游天下探险求知的精神,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在讲座中,阿来分享了自己多年来从书本阅读和大地行走两个方向寻求智慧的经验和心得,劝勉大家要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人士漫游天下探险求知的精神,知行合一,善于将书本上获得的间接知识,与回到真实社会中获得的感受集合,将间接经验变成直接感悟,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些知识可以看书知道,有的知识看书知道不了”。阿来还说,如果不实地行走、感受,那么写文章很可能是从书本到书本,就会容易流于肤浅,“写文章要知所从来,知所从去”。反过来,他也提醒,出门旅行最好不只是娱乐休闲,而要与读书求知结合起来,会获得更深刻的精神愉悦感。对于一个地方的了解,有没有掌握关于那地方的文学和诗歌的书写,有巨大的差别。“我们不光要前往地理上的远方,还要抵达思想和审美上的远方。”
阿来不是丽江人,但他对丽江人文地理和历史的了解深入程度,甚至超过不少当地人。带阿来游丽江的当地友人,也服气地说:“没想到竟是阿来带我们游丽江。”这跟阿来广博的阅读和实地探索精神分不开。去丽江前,他读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包括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像《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被遗忘的王国》等外国探险家的作品,也是阿来阅读的对象。此外,热爱徒步的阿来还专门行走很长时间,探索丽江古城里水的来处和源头。而这些也成为他写出进入语文教科书的散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两个重要原因。
“阿来书房 名家进校园”活动现场
阅读和行走带来丰硕的写作成果
常年在大地上行走探索,并与阅读互相映照,给阿来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带来很多丰富的素材和灵感。阿来即将于今年7月出版新书《寻找香格里拉》,正是他在阅读《苦行孤旅》《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等作品之后,多次前往横断山脉深处“重走洛克路”的一个结晶。在这本书中,阿来以美国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为主角,追寻洛克在中国西南部的足迹,钩沉洛克发现“香格里拉”的传奇。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洛克作为美国农业部特派专家、国家地理学会考察队队长来到中国,先后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一带生活了27年,采集植物种子、标本,拍摄照片,历尽艰险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活动,并深入到了传说中神秘的世外胜地——木里。洛克三进木里,穿越稻城亚丁等地,深入贡嘎岭地区,留下大量文章和照片。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以此为素材,写出震惊世界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香格里拉”这个名字横空出世,从此成为万众争寻的世外桃源。阿来说,这个洛克在中国的横断山脉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种子等。“仅1928年4到9月,不到半年时间,洛克就带回几千件植物标本,外加各种飞禽标本700余件。”“如今哈佛大学植物园栽培的就有当年洛克在横断山脉采集的植物种子。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可以查阅到洛克当年在横断山坡拍摄的大量的照片。”阿来说。
阿来探索的行踪还不止川西高原、横断山脉,还涉及更远。在他即将出版的另一本新书——《西高地行记》(即将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中,可以看到阿来近年来创作的9篇长散文:《故乡春天记》《嘉绒记》《贡嘎山记》《平武记》《玉树记》《果洛记》《山南记》《武威记》《丽江记》。几年前阿来还随专业科考队前往三江源。很快,一两周过后,他又要再次踏上前往三江源的旅程。对大自然保持如此热情的探索精神,阿来说,这既是他天性中的对外部世界的好奇,还有来自大自然对他发出的召唤。
成都七中英才学校校长伍新春在“阿来书房 名家进校园”活动现场致辞
本场讲座结束后,成都七中英才学校校长伍新春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继2022年“阿来书房·名家进校园”七中人文讲座在林荫校区举行之后,这次又在成都七中英才学校举办,效果非常好,“阿来老师的讲座,可以帮助学生深层领略文学的魅力,打开文学这扇窗,走进文学的丰富天地里去感受。我们的办学理念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用人文教育滋养学生的心灵。在名家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花更多时间去研究他的兴趣特长,他的潜能才能更好地被激发出来。我们播下一颗种子,未来就可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本文图片摄影:王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