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低迷、被罚款、国内竞争加剧,过去的2021年,阿里巴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挑战,直观可见的就是股价的下跌。而昨天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似乎也在印证着外界对于阿里的唱衰。

但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一帆风顺的业务,在当下竞争加剧的互联网环境下,转身寻求新增长是每家公司都要长期思考的问题。对于阿里来说,巨头调整更是需要时间,短暂的低迷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能够看到未来的潜力。从表面上看,阿里在营收和利润上没能带来惊喜,但剖析业务层面,可以看到,新业务正在起势,阿里的投入逐渐有了回报。

截至美股周四收盘,阿里巴巴报收于108.93美元,微跌0.72%,这一跌幅要远小于大部分人在盘前的预估,第二天的港股还微涨了0.38%。

营收增速创新低 中国电商业务“乏力”

从电商起家,阿里的业务早就已经涉及到多个领域。但是,从以往的财报数据来看,电商依旧是阿里营收的主要来源。但最新一季度财报有了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在增速方面,中国电商业务有些略显乏力。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第三财季营收为人民币2425.80亿元(约合38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为人民币192.24亿元(约合30.17亿美元),同比下滑75%。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人民币446.24亿元(约合90.74亿美元),同比下滑25%。净利润减少主要由于商誉减值251.41亿元,以及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导致的净收益减少。

10%的营收增速,对于阿里来说,确实有些不合格。在去年三季度以前,阿里的营收增速基本都在30%以上。

其实,营收方面的下滑早已有信号。一方面,是由于阿里本身基数较大,增速看起来并不怎么亮眼。另一方面,如果减去高鑫零售部分,在去年三季度,阿里的营收增速便降至16%。

在最新的财报中,阿里首次按板块披露组织升级后的业务进展。从体量上来看,中国商业依旧是核心,占比超7成。但是,从增速来看,7%的数据比平均线还要低。

对于中国商业板块增速的放缓,并不难理解。当下国内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各家平台之间为了抢夺用户以及品牌,也是不断进行投入。在去年,阿里巴巴就曾宣布推出一系列降低门槛减免费用的举措,包括生意参谋免费、降低运费险等,为商家创造更好的平台经营环境,降低创新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之前,在2021财年结束时,阿里巴巴集团曾宣布,“计划将2022财年所有增量利润及额外资本用于支持平台商家,以及投资于新业务和关键战略领域。”

不过,阿里的投入也在逐渐获得回报。比如对淘特以及淘菜菜上的投入。数据显示,第三财季,淘菜菜实现了季度GMV环比30%的增长。淘特也拥有了2.8亿的年度活跃消费者,环比增长3900万,支付订单量也同比增长超过100%。伴随着时间的推进,阿里在新业务上的投入正在反哺整个集团的增长。

云计算持续稳健 本地生活板块表现抢眼

作为阿里集团第二个收入板块,云计算业务在第三财季继续稳健发展,实现20%的营收增速发展,经调整EBITA利润1.34亿元,连续五个季度盈利。阿里方面表示,阿里云的收入组成正在逐渐多元化,其中来自非互联网行业的客户收入贡献正在稳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饿了么、高德、飞猪首次以同一矩阵入列阿里集团财报,标志着阿里的生活服务板块的新队形进一步确立和深化。从营收增速来看,本地生活板块27%的数据也是位居集团的前列,收入占比也是提升了1个百分点。经历过调整和整合后,本地生活板块业务之间的联动以及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2021自然年,阿里生活服务板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约3.72亿,单季净增长1700万,生活服务订单量季度同比增长22%。2021年国庆假期,高德创下了日活跃用户超过2亿的纪录。

除此之外,包括菜鸟以及国际业务也是如此,在第三财季有着不错的表现。数据显示,菜鸟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23%达196亿元,外部收入占到67%。菜鸟物流主要增长来自为国内商家、消费者提供的履约及增值服务,以及跨境及全球服务中来自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增长。

在财报后的电话会议上,阿里CEO张勇也是表示,阿里巴巴目前业务的发展,已经是一个多业务引擎驱动的发展。无论是菜鸟,还是本地生活公司饿了么,都已经超越事业部的编制,形成独立公司的运营方式,面向未来我们也会更多地推进这样一些业务的公司化运营,在需要的时候引入多元化的投资,来推进市场进程。张勇的这番话,意思也比较清晰明了,菜鸟和本地生活事业部未来或许都将会带来更多的可能。

修炼内功 阿里的转型更需要耐心

第三财季的财报,在数据上可能并不是很好看,但是也给外界传递了阿里转型变革的决心。不同于20年前的传统电商时代,阿里的竞争对手正在变多,也正在变强,除了要与京东、拼多多等同台竞争外,抖音、快手等新平台的强势崛起,也让阿里有了危机感。换句话说,传统的电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从业务层面,可以看到,阿里也在不断尝试,但核心没变,仍是围绕着消费者来展开,聚焦用户体验。从数据来看,新业务也正在有所起色,淘特等在下沉市场的开拓,让阿里在用户数上有了新的突破。第三财季,淘特单季度用户增长3900万,相比较下,中国商业业务整体单季度才增长2000万,而这也意味着阿里在其它业务上用户的流失。

对于阿里来说,除了拓展新业务,仍需要在淘系传统业务上深耕,这是核心阵地。日前,天猫自营业务“猫享”已经上线,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对抗京东的利器。从平台到自营,这是阿里在新消费时代下的新选择,也是以消费者为出发点做出的改变。张勇表示,无论是直营还是平台的模式,能够服务好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我们都希望能够为商家服务好他们的消费者,不仅是售卖产品,同时能够推广他们的品牌,能够建立和用户的连接。

对于阿里这样的经济体量,转型的路上难免会受到质疑,走的每一步也都要比同行更“重”。但往往越是这个时候,越急不得,不能追求短暂的数据,更需要耐心等待长远的回报。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要重新思考规划自己的路径。或许,二级市场对于阿里的转型是急于见到成果的,但大象转身更需要稳,阿里自己不能焦虑,红利见顶后,未来比拼的就是精细化运营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