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下午,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苏翊鸣用完美的两跳提前锁定金牌,也是这场比赛中唯一完成两个方向“转体1800”动作的选手。单板滑雪作为冬奥会中最“年轻”的滑雪竞技项目,其“潮、酷、炫”的姿态对年轻人极具吸引力。单板滑雪起源于滑板吗?转体动作究竟有多难?

单板滑雪源自“海里”

现代单板滑雪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美国,当时舍曼·波潘为了哄孩子尝试把两个滑雪板绑在一起,这样两只脚就踩在了一整块板上,结果新“玩具”非常成功,孩子们在雪地上玩得很嗨。虽然看上去跟滑板很像,但其实它源自冲浪。事实上,包括滑板在内的板类运动都源自冲浪,是那些冲浪爱好者们在没有浪可冲的时候钻研出来的新玩法。单板滑雪最初追求的也正是一种在雪上“冲浪”的感觉,早期的名称中都带有冲浪的字节。

从诞生起,现代单板滑雪就带着“新潮”的基因,它的技术、风格、目的都和传统双板滑雪完全不同,它不是源自生产生活,而是出于娱乐和挑战。

进入80年代,单板滑雪开始风靡美国,之后又传到欧洲。1998年在日本长野,单板滑雪首次亮相冬奥会,设男、女大回转和滑道技巧项目。

现在很多单板滑雪运动员也喜欢玩冲浪。中国滑手张嘉豪就曾去过海南日月湾冲浪。他坦言,冲浪相比于单板滑雪更具难度,因为雪道是固定在雪山上,而冲浪是在大海中进行,需要观察浪况,等到一道好浪,再“抓”浪完成动作。

空中旋转1980度有多难

去年苏翊鸣在奥地利斯图拜滑雪公园的训练中,成功完成内转1980(转体五周半)抓板的超高难度动作,成为全球首个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

在苏翊鸣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三位运动员完成了1980度的转体动作。前两位都是日本选手,第三位是另一名中国运动员杨文龙,不过苏翊鸣是第一个用平转完成1980度转体动作的。不少专业人士认为,水平旋转的难度要高于偏轴转体;也有专业滑手认为,技术上来说圈数越多肯定越难,但完成质量和“风格”也非常重要。不过对普通看客来说,这些高手“飞”起来之后怎么转都是把人直接看晕。

B站UP主“滑雪研究院”有这样一番表述:跳台选手们完成高度数空中旋转后,还要通过身体的平衡、协调、惯性,再去通过高度数转体完美落地,每多转半圈,对身体都是一种非常大的负荷和挑战。

其实通俗一点,试试平地快转五圈半看晕不晕,就知道在空中转成那样还要完美落地是什么神级表现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