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荣顺天时,生发应地气。“岁时草木记”,关注身边这些你看惯的草木,从植物的角度,不仅能体验四季的变迁,还能感受一下人类这短短几千年,和大自然的相生相伴。
嘉宾介绍:@o阿蒙o,科普作家,微博植物科普大V
碧桃(图源网络)
从《诗经》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黛玉葬花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从《西游记》中可以延年益寿的蟠桃,再到现在寿宴上必有的寿桃,国人在“桃”上寄托了太多的情感。而这些,不见得是人们强加于“桃”之上的。在这人间芳菲的三月天,封面新闻邀请科普作家、微博植物科普博主阿蒙,解答这些情感寄托与“桃”本身的关系。
“桃花的拟人意象,尤其是指代青春女子这种说法,主要是从《诗经》中来。”《诗经·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是人们对于桃花“美貌”最深刻的印象。人们多以桃花来比喻年轻女子的美貌,“人面桃花相映红”就将桃花与美人面孔相提并论。而一向以清高自居的林黛玉,也以桃花来自喻,留下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喟叹。
绛桃(图源网络)
“‘人面桃花相映红’一句,其本质并不是以桃花来指代年轻女子,而是借用其形色来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阿蒙解释说,不要看到桃花随处可见,就以为它的美丽也寻常。桃是蔷薇科桃属植物,桃花的花瓣为长圆状椭圆形至宽倒卵形,花朵较大,从素雅的白色,到娇肉的淡粉,再至明媚的深红色均有。人面桃的人面肉粉,五宝桃的双色相映,玫紫桃的嫣然粉紫,绯桃的艳丽红润,都能在春日里艳压众芳。
在“桃之夭夭”的先秦,桃主要作食物,和现在的果桃并没有什么区别。阿蒙介绍说道,大多数果桃都是粉色五瓣桃花,仲春开放,夏末果实成熟。我们现在欣赏的桃花,多数也是源自果桃,尤其是观赏桃花中的“单粉”,与果桃花别无二致。因此,或许我们现在欣赏到桃花的“美人面”,和几千年前的人们所钟爱的桃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除此之外,桃子的文化含义还有很多。阿蒙说,人们将桃子作为食物,而桃树易于栽培,果实累累的“性格”,最早代指子孙满堂;桃树常植于房前屋后,寓意着家庭和美;桃花于春日开放,常让人联想到青春年少;桃花花期短暂,给人以容颜易逝的伤感情绪,便有了“轻薄桃花逐水流”的句子;桃食之则饱、养人容颜的特点,再加上各种古书记载和传说,更加重了它身上寓意长寿的含义。正是因为人们依照桃的生物特点,增加给它许多的情感和寄愿,桃才出现在盆景、贴画、扇叶、杯子等等物件,陪伴着人们走过上千年的时光。
金桃树延年益寿盆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那么桃为什么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以至于传奇小说、古典诗词中都不缺少它的身影?阿蒙认为,这还是因为桃为中国原生植物,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对它颇为熟悉。因此一直以来,桃花留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数也与人的群居属性相关:桃花源是作为伴人植物的象征含义,毕竟有桃树的地方必有人家;桃花庵是引申的宗教文化象征,本质与桃花源类似,但是后期加入了宗教文化色彩而指代避世思想,用其反衬。
恽寿平桃花图轴,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桃的文化属性的本质,还是因为它承担了上千年甚至上万年以来,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食用植物、伴人植物的角色,就算世间植物多零落,人类也不会把目光从一个养育他的植物身上移开。”桃花运、桃花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人类的故事在继续,关于桃花的含义也在不断地延伸。相信再过上一千年,人们对于桃花的喜爱也不会减少,毕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