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林霄
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牵动人心,6个新发现的祭祀坑带给人们“开盲盒”一样的惊喜。三星堆曾于2013年、2022年两次被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点评古蜀文明时曾强调:“鉴于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如果没有对古蜀文明的深入研究,便不能够构成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完美图景。”
2002年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启动,其核心问题是证实“中华文明五千年”究竟是历史真实,还是“只是个传说”。
【资料图】
为什么要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如何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工程取得了哪些成果?7月10日下午3:30,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王巍,将登台“名人大讲堂”,在成都博物馆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亲历记。
名人大讲堂7月10日开讲
7月6日,入川开讲之前,王巍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缘起。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古代文献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带有神话色彩,属于古史传说,并不能作为信史。直到上世纪末,国内外学术界有一些人对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中国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夏朝,而国内外个别学者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代只能从商代后期开始算起,因为商代符合“文明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城市),并为甲骨文所证明。
要想消除社会上和学术界存在的疑问,搞清中华文明起源、形成的历史,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非常重要的就是要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作为中国考古学者,国家考古机构的负责人,王巍觉得自己有责任承担起这个历史重任:“中华文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原生文明之一,搞清她的起源与发展过程、背景、动力、机制与特点,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学术界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贡献。 ”
2001年,王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对开展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总体思路和课题设置的建议:以国家研究工程的形式,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研究。
2002年春,王巍受命策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并成为预备性研究的负责人。2004年,这一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正式启动,他和北京大学教授赵辉担任项目负责人。经过20多个学科400多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果。
王巍在三星堆
2022年7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做客名人大讲堂,以《从三星堆看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为题展开精彩演讲,吸引全网213万网友观看直播,让线上、线下观众对名人大讲堂考古季系列讲座期待不已。
想知道众多学者如何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这一工程取得了哪些丰硕的成果吗?请持续关注名人大讲堂系列讲座。7月10日下午3:30,王巍将在成都博物馆解开谜题,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亲历记,解读这一工程如何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历史脉络。此次讲座将通过封面新闻APP进行网络同步直播。
(本文图据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