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摄影 陈羽啸
长江上游青铜文明与同期中华文明其他部分有没有关联?古蜀文明的研究阐释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怎样的影响和价值?
7月10日下午,2022年名人大讲堂“考古季”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首席专家、执行专家组组长王巍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分享。在讲座之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作为嘉宾,与王巍教授进行了对话。
王巍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了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发现的各种器物,与同时期的中华其他部分比较,能够看到其中的关联性。黎海超教授表示,通过大量的科技分析,发现在商代晚期的时候,不管是三星堆也好,殷墟也好,还是长江中下游的宁乡青铜等都使用了一种原料。这种原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很罕见,如此罕见而原料被如此广泛地应用在制造青铜器上,就很能说明地区关联性的问题。“虽然这种原料从何而来我们还不确定,但是这样一个现象,这样一个联系,已经非常值得我们关注了。我们要去考虑当时三星堆跟长江流域、跟中原之间形成的到底是什么样一种网络,是一种资源的、政治上的,还是文化上的,我们怎么样去解读这个网络?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而围绕古蜀文明的研究和阐释,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影响和价值,黎海超教授认为可以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不同的问题:“以前我们学界有一种说法就是中原中心论,很多学者会有一种思维的惯性,往往会更侧重于去强调中原地区的重要作用。当我们去看待很多整体化的宏观格局的时候,往往是站在中原为中心的视角去俯瞰四周,这样看到的现象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觉得要站在周边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不同的问题,比如说在研究古蜀文明,研究三星堆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尝试把三星堆当作中心,以三星堆的视角来看待,那么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文化,包括西南其他地区,云南地区的文化,他们之间和三星堆这个中心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黎海超表示这是他个人的一个视角,在研究的课题里也会特别关注:“我之前一直在考虑,三星堆这么高度发达的一个文明,到底强是强在哪里?后来我有一个推测:可能跟它的区位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联系。大家以前都觉得四川是一个特别封闭的地方,一想到四川就想到李白的《蜀道难》,好像跟外界完全隔断的印象,但从三星堆我们可以看到它跟外界的文化交流能力和辐射能力是极强的,最东边到海边,最南边到中国香港、到越南。三星堆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特点,它是几个大的文化圈中的一个枢纽地带,西北,西南,中原,还有长江中下游几个文化带的一个中间枢纽地带。它作为这个枢纽地带,是不是有可能发挥一个资源的转运中心?虽然现在没有确证,但是有没有可能象牙等一些资源通过它去转运呢,还有一些文化和技术上的观念,有没有可能通过三星堆的枢纽来实现一个传播呢,如果我们以这样一个视角去把三星堆当作中心的时候,也许可以更好地理解三星堆或者是古蜀对中原地区,对整个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