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器物是人们回溯历史进程非常重要的参考对象。11月26日,一场“从元代武备看文化融合”的专题讲座在天府书展上展开。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刀剑史》(中华书局出版)的作者、武备文化知名研究学者龚剑。

提到刀剑,不少人会想起金庸笔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倚天剑,或者古龙笔下“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在成都,有一位痴迷研究古代刀剑史的“剑客”,在这个领域内收获甚丰。他就是龚剑。龚剑目前担任四川省刀剑收藏协会秘书长、浙江省青铜古兵器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多次在国内专业期刊发表武备类研究文章。

在《中国刀剑史》一书中,龚剑根据不同的历史记载,对各时期的代表性刀剑做了细致的描述与讲解,并与出土实物和历代藏品进行反复比对。从汉代到明朝的环首刀,史料中的唐刀,雕塑、壁画中的仪刀、横刀,考古中的唐刀实物,到考古、壁画中的辽、金刀,绘画、雕塑中的宋刀,考古、绘画中的元刀,再到壁画、石雕中的唐剑,五代史料中的剑等,勾勒了跨越两千余年中国刀剑的发展脉络,并以丰富精美的图片带读者走入博大广阔的中华武库,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

《中国刀剑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文字部分,下册是图册。图册部分采用四色印刷,不仅有中国历代出土文物、绘画、雕塑等资料,更有国外诸多博物馆的陈展藏品照片,十分珍贵。同时,龚剑特意制作了两张《刀剑历代形制年表》,随书赠送,帮助读者更轻松地了解中国刀剑的历史变革与演化。

在本次书展的讲座中,龚剑立足于目前出土的13世纪器物的外形特征、纹饰细节以及诸多壁画、造像等实物的演化情况,全景展示了蒙古帝国在扩张中,对多种文化、文明的吸收及影响。同时他也阐述了自己对文物的看法:文物背后永远是人的故事,在文物背后承载着热血、不屈、勇气、信念,同时也带来痛苦、杀伐、死亡、惨烈。如果忽视了这些,那文物不过是锈蚀的铁片或残破的泥土而毫无意义。

刀剑作为冷兵器时代最普及、最基本的军事装备,是武备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刀剑的演化过程,与华夏各族之间融合发展的历史相互印证,是中国历代科技、军事、艺术、技艺的综合体现。龚剑表示:“历史上每个阶段的武备制作水平,都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最为突出的标记,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