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何雨婷 摄影报道
(相关资料图)
这个周末,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人气爆棚,大量的观众闻讯赶来,12月3日观展人数较同期增长约十倍。4日起,川博采取措施每日限流5000人次的同时,分批次导引排队观众入馆。
作为川博的年度压轴大展,本次展览除了呈现来自30多家博物馆珍藏的274件文物,还有一系列精彩的学术讲座让观众线上聆听。12月2日晚,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裕锴做客“川博讲堂”,他以“苏东坡人生智慧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为主题,带领网友解读多面东坡,从这位文化巨擘的人生智慧中认知世界,认知自己。
潇洒人生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苏轼人生的潇洒之处在于他敢对一切看不惯的事物进行批判,为此得罪过很多人,但同时也得到了更多的敬佩。黄庭坚说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在《思堂记》里写下:“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意思是说,我的语言发自于内心,如果吐出来就得罪人,但吞进去就得罪了自己。“所以苏轼宁愿得罪他人,也不得罪自己,这是他的可爱之处。”周裕锴说。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可苏轼写《思堂记》时却说要“不思”才对,作为一个君子,对于事物的善恶有本能的判断,一旦思前想后就会萌生私心杂念。在周裕锴看来,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很多人认为处世‘智慧’是变得圆滑世故,苏轼这样潇洒的人格对我们大有启发”。
观众参观川博苏轼主题展
为官为民
能捉蝗虫也能治水患
儒道释三家在苏东坡身上水乳交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两点,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王安石的变革中,苏轼提出的一系列建议与其不合,因此与新法派有了矛盾。司马光上台后要尽废新法,但是苏轼这时候又指出新法中也有值得保留的部分,至此又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有了分歧。谈及这两次“站队”,周裕锴对苏轼十分钦佩:“他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是站在人民的利益来看,做了正确的选择。”
苏轼是一位政绩优秀的官员,虽在朝廷遭遇排挤,却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爱戴,他每到一处地方都留下了功绩:在密州,他亲自率领官员捕捉蝗虫;在徐州,他与民兵一起在城头治理黄河水患;在颍州,他详细考察,体恤民情,上书阻止了劳民伤财的开八丈沟工程。周裕锴直言“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少见”,“作为地方官员,要做实事,在做决定之前要实际调查,不可一拍脑门就定下工作,这些都值得借鉴。”
观众参观川博苏轼主题展
尊重女性
因为姐姐反对“渣男”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持续了千年,但苏轼的诗词中却不乏女性的身影,他为第一任妻子作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凄凉哀婉,寄寓着他的真情与思念,传颂千年。他的第二任妻子信奉佛教,苏轼为她写下《释迦文佛颂》与《阿弥陀佛赞》,“估计是妻子希望他作的,当然他也很听话”,周裕锴推测道。
苏轼一生共作13篇墓志铭,其中有5篇都是为女性而作,包括他的妻子、乳母等人。在那个男权社会里,苏轼在诗词里为女性留下了一席之地,在周裕锴看来,是因为他从小获得了知书达理的女性对他的熏陶。父亲苏洵常年游学在外,母亲程夫人在子女的培养中功不可没。程夫人出身当地的大户人家,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女子,她陪同苏轼读书、教他做人的道理,因此苏轼对女性常怀感恩之心。
苏轼尊重女性,还因为从小就看到了女性的不幸。他有一位聪慧过人的姐姐,她性格十分豪迈,从小饱读诗书,在家里特别受宠。但是出嫁之后遇人不淑,受到婆家虐待,年纪轻轻就生病亡故,父亲苏洵后来还写下《自尤》,埋怨自己不该让如此优秀的女儿嫁过去。讲到这里,周裕锴说:“用现代人的话说,苏轼最反对渣男行为了。”
周裕锴做客“川博讲堂”
满屏弹幕
学习苏轼苦中作乐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周裕锴教授从温和的改革、思想的包容、人性的尊严、超然的审美、潇洒的人生等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立体的历史人物,直播结束时获得了6万阅读量,全程弹幕满满“为东坡、周老师打call!”
在评论互动中,一位网友询问应怎样看待“人生缘何少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周裕锴也幽默地回答了网友的提问,“苏轼是个美食家,但是他的美食都是在他最倒霉的时候做出来的,他用诗意的情怀,变成了有趣的人生。”周裕锴认为苏轼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超然物外,不做物质的奴隶,人的灵魂才是最高贵的,他能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困难中也要寻找快乐,找到人生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