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资料图片)
12月29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璀璨非遗 永续传承——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暨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发布仪式”在成都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022年十位非遗年度人物以及四大类别的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
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暨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评选自今年9月底启动。活动开启报名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各市州文旅局、相关非遗保护单位、专家和网友积极推荐候选人和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经深耕非遗领域多年的专家无记名投票以及网络投票以后,评出了十位非遗年度人物以及四大类别的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四大类别的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分为:四川非遗在社区优秀案例、四川非遗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四川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四川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
活动现场
在评选出的十位非遗年度人物中,既有非遗传承人,也有非遗研究学者及非遗企业负责人。他们分别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陈智林,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羌绣”代表性传承人陈云珍,四川非遗保护资深专家、四川大学教授李锦、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神竹编”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觉囊梵音”代表性传承人嘉阳乐住,四川老伙记企业集团创始人汪勇,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峨眉武术”代表性传承人马赵凌云,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马云。这些年度人物代表了当前四川非遗保护发展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社会关注度,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导向性和示范性,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川剧”领军人物陈智林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获得2022四川非遗年度人物的“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川剧领军人物陈智林与同为“川剧”代表性传承人的肖德美,在现场清唱了《草鞋县令》中的片段,得到了现场热烈的喝彩。2022年,由陈智林组织创排并主演的川剧《草鞋县令》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奖,这也是继2007年川剧《易胆大》获奖后,四川时隔15年再度获此殊荣。
在活动的最后,本次活动提名的30位非遗年度人物上台,共同发起了非遗保护传承的倡议。
30位非遗年度人物发起非遗保护传承的倡议
附四大类别的非遗保护传承优秀案例:
2022四川非遗在社区优秀案例:
1、岚安刺绣深扎社区 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传承在社区 川剧展魅力(自贡市贡井区文化馆)
3、雅烧·伍摄味社区美学空间(成都市金牛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四川雅烧伍摄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4、越西非遗进社区走出致富路(越西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非遗中心)
5、非遗在社区,和美谱新篇(泸州市龙马潭区和美天立社会服务中心)
6、非遗在九龙,群众共传承(岳池县文化馆)
7、社区传承展活力 高坪竹编谱新篇(南充市高坪区斑竹竹艺有限责任公司)
8、花间刺绣在社区 群众就业奔小康(马边花间刺绣专业合作社)
9、非遗在社区 文化永传承(乐山市嘉州绣工艺有限公司)
10、非遗在清源 烟火成都示范社区(成都市青羊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成都市青羊区苏坡街道清源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2四川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优秀案例:
1、竹刻(江安竹簧)
2、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
3、木偶戏(中型杖头木偶戏)
4、藏族唐卡(郎卡杰唐卡)
5、羌族瓦尔俄足节
6、峨眉武术
7、蜀绣
8、木版年画(夹江年画)
9、花灯(回族花灯舞)
10、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藏族锻铜技艺)
2022四川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1、崇州竹艺村 非遗与旅游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之路(崇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2、阿如藏藏医药探索大健康文旅融合模式(壤塘县藏拉诺林文化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3、畅游千年古镇 乐享非遗风采(巴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4、格萨尔王城 非遗活态传承打造“百村产业”基地(甘孜县格萨尔王城景区)
5、非遗研学 川茶飘香(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明月村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实践(蒲江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甘溪镇人民政府)
7、文旅融合 非遗铸魂(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
8、中华彩灯大世界 创新让灯会绽放更加迷人光彩(自贡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9、成都手作 非遗进景区传承体验中心建设实践(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10、“启雅尚”民族文化交融的非遗活态展示(成都启雅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2022四川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
1、百场木偶戏进校园(内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四川清音在校园传承(双流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四川大学西航港实验小学)
3、“嘉阳河”川剧艺术进校园(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
4、德格非遗进校园 民族文化放光彩(德格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5、让非遗在守正创新中拔节生长(绵阳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
6、大坝高装走进校园 助推非遗创新发展(兴文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7、藏羌戏曲进校园 民族非遗永传承(壤塘县寄宿制小学)
8、皮影戏进校园传承 培育非遗新生力量(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成都皮影艺术博物馆)
9、分水撑花争艳丽,泸州一中多奇葩(泸州市江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10、传川剧之美 承文化之根(彭州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彭州市天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