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王祥龙

在四川德阳绵竹市博物馆内,收藏着国家一级文物清代长卷年画手稿《迎春图》,因其生动描绘了四川清代传统民俗,展现了清代绵竹县城的迎春盛会,被誉为“绵竹版《清明上河图》”。

1月12日,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绵竹年画艺人叶华接到通知,在即将开幕的第二十二届年画节活动中,他历时5年零9个月,精心创作的金丝年画《迎春图》将在年画村进行展览。


(相关资料图)

历时5年9个月

“掐”出金丝年画《迎春图》

在四川德阳绵竹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由清代画师黄瑞鹄创作的长卷年画手稿《迎春图》。作品以清代绵竹县城的迎春盛会场景为表现内容,描绘了460多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和丰富多彩的民间庆祝活动及商业活动,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绵竹的《清明上河图》”。

叶华说:“对年画艺人来说,《迎春图》就像一座珠峰。”

从2017年开始,叶华开始以《迎春图》为蓝本,采用金丝掐丝技艺,制作金丝年画《迎春图》,起稿、勾线、掐丝、上彩、装裱,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掐丝上。

与平面画不同,掐丝不仅强调线条的流畅度,还十分注重立体感。如何把硬的金属丝变成流畅的线条、其弯曲幅度完全可以遮盖画纸线条,在掐丝这一环节,叶华花了2年时间。

叶华介绍,金丝年画《迎春图》中人物的眼睛、嘴巴、手指,全靠掐丝呈现出来,不端直、不圆滑、不柔顺是完全不行的,“平面的画要变得立体起来,不是简单用掐丝来代替线条就行,否则,作品就失去了神韵。”

近日,历时5年零9个月,叶华创作的金丝年画《迎春图》长卷已全部完成。长卷共分为4段,包括迎春、报春、游春、打春,其中画作单段长116厘米、高35厘米。

借鉴学习

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土生土长的绵竹人,叶华十分熟悉绵竹年画。

2003年,在外地潜心学习彩砂珐琅画的制作工艺后,叶华开始收集传统绵竹年画素材,将掐丝珐琅的技艺与年画绘制相结合进行创作,在打造掐丝工艺的立体感与保留传统年画的历史厚重感之间不断摸索,潜心从事作品创作。2004年,叶华注册了金丝年画的商标。

2022年,农民丰收节期间,叶华的金丝年画作品受邀参加展示展销和现场技艺表演。近日,叶华的金丝年画作品还被纳入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三批)。

1月14日,以“从小年到大年 到绵竹过中国年”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即将开幕,届时,绵竹将举行形式丰富的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叶华将带着自己创作的金丝年画《迎春图》在年画村与大家见面。

叶华表示,接下来将不断提高技艺,在金丝年画领域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把金丝年画更好地传承下去,让绵竹年画走得更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