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晚,名人大讲堂“东坡文化季”讲座顺利收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轼研究学会会长周裕锴以“苏轼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为题,从六个方面入手,包括在政治主张上提倡温和的改革,在执政理念上体现出仁爱的精神,做官原则坚持“从道不从君”,在廉政精神上坚持“以不贪为宝”,在教育理念上提倡兼容并包,有科学治理和实干的精神,论述了苏轼卓绝的治国理念。


(资料图片)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结尾,周裕锴教授说道,希望大家不只是把苏轼当作一个文学家、艺术家,甚至是“快乐天才”,他还是一个拥有着实干精神的政治家。讲座结束后,四名青年传习志愿者向周裕锴教授请教,他们对于苏轼好奇或是疑惑的问题。

大学生肖枭提问,如今,有人会将李白与苏轼比较,当代年轻人能够从这两位迥然不同的文人身上学到什么。

肖枭

“在宋代的时候,苏轼也会被人比作李白,他们把苏轼称为‘谪仙’,而苏轼自己也会在他的诗中有意无意地把自己跟李白写在一起很,但这两位文人有很大的不同。”周裕锴教授进一步解释道,他们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治国才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引用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来形容这位“诗仙”的特点,“李白是一个寻仙的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浪漫情怀。但他几乎没有什么治国情怀。”

而苏轼是站在土地上的人。“苏轼一直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他工作的时候就不像神仙了。”周裕锴老师讲道,苏轼在徐州抗洪的时候,曾站在城墙上,直面过可能会淹没徐州的滔滔洪水。“他一定会与这座城一起退与进,所以在洪水退了以后,他修了一座黄楼。在中国五行的概念中,黄色就是土地的颜色。”周裕锴教授说,苏轼“谪”到人间以后,就变成了一个优秀的凡人。

或是因为苏轼的人生态度,或是因为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后世很多人都将苏轼当作榜样。来自成都市龙江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邬晨曦十分好奇,在苏轼的童年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榜样?

邬晨曦

对此,周裕锴教授介绍,苏轼的童年曾经将范滂作为榜样。“范滂是东汉的一个清流之士,他在做地方官的时候专门打击恶霸豪强。后来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就把他逮捕起来,要处死他。”苏轼在读到《范滂传》的时候,就对自己的母亲程夫人说道,对不起母亲,我要做范滂这样的人。程夫人却回答道,既然你可以是范滂,为什么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这在《宋史·苏轼传》中有记载,苏辙给苏轼做的墓志铭里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周裕锴教授建议这位小学生,“你要知道中国古代有个范滂,他曾经是苏轼要用一生去学习,也是为真理和正义献身的榜样。”

胡邠

青年传习志愿者胡邠在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中担任志愿讲解员。她在讲解中发现,虽然大家都很了解苏轼的文学和艺术成就,但是对于他的政治理念知之甚少。她向周教授请教,有没有文物或者具体的事件能够在讲解中更精准地传达苏轼的民本思想。“苏轼所写的《二疏图赞》,能够体现他的民本思想。”周裕锴教授回忆自己的看展经历,予以解答。

柯曼迪

最后一位传习志愿者柯曼迪是一名电力工程师,她认为苏轼的身上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多种思想。于是她提问,儒释道三种不同的思想如何在苏轼身上有所体现?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周裕锴教授说道,“它们各有功能,负责苏轼身上不同的‘部分’。”四川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包容之地,多出创造性的人才,儒家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在此都能够立足。“你看汉代的扬雄,唐代的陈子昂、李白,宋代的苏轼,他们都对中原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周裕锴教授举例说道,“苏轼的儒释道,我想应该是以儒家的情怀治国安民,用道教的思想去养生,用佛教的思想去养心,看透尘世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