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提及司马相如,他的文学家身份以及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总是最先浮现脑海,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政治家。据史料记载,司马相如曾两次出使西南,将西南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为“安边功臣”。在他的作品《谕巴蜀檄》《难蜀父老》中,集中展现了推动民族团结、拓展大汉疆域的政治功绩。

9月29日,名人大讲堂将正式开启“司马相如季”。下午3点,本季度首场讲座将邀请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四川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徐希平,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带来全新解读——《司马相如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其中,徐希平将把讲座重点放在司马相如的政治功绩上。

西汉时,汉武帝对西南少数民族非常重视,派遣使者出使蜀地是武帝拓边的重要举措。据正史记载,当时朝廷为谁能出使西南有较大争议。但司马相如提出的“怀柔”政策与武帝想法很一致,且他本身又是蜀人,便被武帝派遣治蜀。

没想到的是,司马相如不仅在文学上造诣非凡,在政治和外交上也是一把好手。在处理汉朝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司马相如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可谓“万代推功”。

徐希平认为,司马相如的《谕巴蜀檄》《难蜀父老》《哀秦二世》《谏猎疏》《封禅文》等,皆为传世名篇,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才干。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相如担任郎官数年,先后为沟通巴蜀、开发西南而作《谕巴蜀檄》《难蜀父老》宏文,晓喻百姓,说服家乡父老,文人参政,从而使巴蜀和西南民族地区为汉朝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为开发西南边疆,民族团结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使重大实际问题得以成功解决,充分体现其作为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政治智慧和能力,彪炳史册,功在千秋。同时,他还注重解决社会治理和经济贸易等问题。他是拓边功臣,也是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之一。

司马相如的青少年时期一直在蜀中生活,在他身上具有浓厚的巴蜀文化特征。后又为君主赏识,登上朝堂,名闻天下,再回报巴蜀大地,立下盖世之功。徐希平提到,虽然司马相如在之后被贬,称病隐居,但他依然不改初心,只要有机会就会以各种方式进谏。在他身上,的确展示了政治家应有的担当,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楷模。

司马相如在蜀地具体做了什么?为何能成就这样的“非常之功”?9月29日下午3点,名人大讲堂为你解答。同时,封面新闻将对本场讲座进行全程直播。

“名人大讲堂”是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重要文化活动,受到广大粉丝追捧。自2018年11月正式开讲以来,名人大讲堂已经连续举办了29场讲座,邀请到包括李敬泽、阿来、郦波、于丹、梅铮铮、方北辰、孙小淳、刘跃进、孙华等全国历史人文、自然科学等领域专家,围绕20位四川历史名人及巴蜀文化精神内核,与观众坐而论道,如今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更是一个“千万”量级的IP。2022年,名人大讲堂升级迭代,以主题季的形式举行。在已经结束的“考古季”中,邀请了齐东方、霍巍、雷雨、王巍等考古文博界名家开讲,生动解读了巴蜀大地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