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司马相如,中国文学史上以纯文学作家身份出现的第一人,其才学让无数后人仰慕。他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恢弘的一笔,更留下了无数的传奇佳话。说起司马相如,人们通常想到的,都是他在汉赋上的造诣,以及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无论说起汉代政治,还是南方丝绸之路,都无法绕开司马相如来谈。


【资料图】

9月29日,名人大讲堂将正式开启“司马相如季”。下午3点,“司马相如季”首场讲座邀请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四川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徐希平开讲。讲座结束后,两位青年传习志愿者继续向徐希平老师请教。

徐希平教授 摄影 徐瑛蔓

徐希平老师在讲座中曾经提到,作为卓越的政治家,司马相如曾经出使西南,为解决社会治理和经济贸易等方面的问题作出了贡献。在听完讲座后,基层工作者陈双对此非常感兴趣,她向徐希平教授请教:“司马相如出使西南时,对当地的文化有哪些影响?”

“司马相如曾经生活的临邛向南,就是民族地区与中原文化、蜀文化的结合部。因此,他在临邛的经历,像是经营、交流、卖酒的这些经历,对他了解地域民族文化是有帮助的。他能够从西南走向中央,相比那些没有来过西南地区的人,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徐希平老师认为,司马相如的这种经历,使得他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以及当地人民的愿望,形成了中央与西南地区沟通的有利条件。“他知道当地百姓的渴求,也知道当时的中央政府的希望,所以他要把这沟通点打通,然后才能促进理念、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在徐希平老师看来,这种工作理念是我们现在仍旧值得学习的。他对陈双说道:“今天来看,他这种‘深入基层’的经验和作风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管是搞民族文化交流,还是乡村振兴,其实都可以从司马相如当时成功的案例中得到启发。西南地区是多民族地区,他的经验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的。”

传习志愿者陈双

说起司马相如,很多人以为他只是一名文学家。但徐希平教授介绍道,司马相如和“三苏”一样,也是一个通才,且他的综合才能在四川名人中,颇具代表性。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前人留下的精神遗产,每一期名人大讲堂都会讨论的问题。从事文化宣传工作的冷泠向徐希平老师请教:“您觉得司马相如文化在现代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和精髓是什么?这种价值又如何融入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当中?”

传习志愿者冷泠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徐希平教授解答道,“今天这个活动本就是一个大家一起交流的活动。也就是说,不光是在书斋里的学者们要了解司马相如文化,也要让广大老百姓、社会上方方面面的爱好者,都能够对司马相如的文化精神、贡献有深切的了解。”

迄今为止,人们提起司马相如,最容易想到的还是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对于司马相如文化传播的现状,徐希平教授补充道:“但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一些传播性强的东西,像是民间故事佳话,就很容易广为人知。但同时,这些东西也很容易把一些另外的、精彩的、真正与我们今天社会和文化需求的东西遮蔽掉。”如何解决这种文化传播上的偏颇,徐希平教授给冷泠支招:“还是要进行广泛宣传,上下地沟通,就像司马相如对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沟通一样。社会各界都要对这些文化名人的精神和价值有深刻全面地了解,再针对性地看到哪些是需要扬弃的。”

最后,徐希平老师对观众说道:“今天的教育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很狭窄的笼子里面,要像司马相如开拓的巴蜀文化的代表人物一样,拓展视野,多角度地看问题、换位思考,把这些优良的品质传承弘扬,发扬光大,我想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推荐内容